俄羅斯海軍副總司令陣亡,再次證明普京犯下重大戰略錯誤
俄軍如此級別的海軍將領,7月2日竟然在本國領土庫爾斯克陣亡,這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據報道,俄羅斯海軍副總司令古德科夫和其他10名軍人在烏克蘭對庫爾斯克地區科雷涅沃指揮所的襲擊中喪生。
說實話,俄烏戰爭打到現在,我越來越看不懂了。
俄烏戰爭是俄烏兩國的事,我們不用站隊哪一邊。從美國挑起戰爭的目的和中國未來安全的角度,俄羅斯的確不能戰敗,但我們不要迷信普京。
總之,三年多的戰爭已經表明,普京和俄軍高級將領們的戰略謀劃能力和指揮能力缺陷的確比較嚴重。
縱觀三年多的俄烏戰爭,普京是發起戰爭的時候魄力滿滿,但打起來之后魄力減半。這就是俄軍打得如此“拉胯”的根本原因。
俄軍的作戰行動,除了開戰初期的馬里烏波爾戰役像一場戰役決戰之外,后續的作戰幾乎是一場全線小打小鬧的“分隊級消耗戰”。
盡管烏克蘭的背后,有著美西方國家的強力支持,但他們并沒有公開下場參戰。俄羅斯打成這樣的消耗戰,絕非強國針對弱國該有的戰略。
俄羅斯的確在戰場上明顯占據優勢,占領了烏克蘭1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對烏克蘭軍隊造成了200萬以上的傷亡。但三年多的戰爭才取得如此結果,對于俄羅斯而言根本算不上輝煌勝利。
回顧一下戰爭,我們可以梳理出普京的三大戰略錯誤:
第一,普京犯下了核心目標的定位錯誤。
俄羅斯一開始就應該把作戰的核心目標放在基輔,逼迫澤連斯基“遷都”,甚至“斬首”澤連斯基。
但普京卻被澤連斯基“愿意放棄加入北約保持中立”給忽悠了,早早從基輔北郊撤軍。如果俄軍把基輔作為主要的轟炸打擊目標,開戰初期其實已經逃離基輔的澤連斯基還敢回來嗎?還敢在基輔接見一波又一波的外國元首嗎?失去了基輔的首都地位,烏克蘭的士氣能撐到今天嗎?
第二,普京還犯下了主要戰略方向的錯誤。
俄羅斯應該把基輔作為第一目標,打垮澤連斯基和烏克蘭軍民的戰斗意志。把敖德薩和赫爾松作為第二方向,控制黑海北部地區,把烏克蘭變成一個內陸國家。而不是把亞速海變成俄羅斯內海作為首要目標,面對一開戰軍艦就被全部摧毀,事實上失去了海軍的烏克蘭,俄軍只要控制了刻赤海峽,亞速海對于烏克蘭還有什么意義?
但結果俄軍卻把“制海戰略”的方向放在了亞速海。結果,烏軍依托敖德薩不斷發動對俄軍黑海艦隊的襲擊,將旗艦“莫斯科”號擊沉,黑海艦隊損失大部軍艦。搞笑的是,在已經失去了海軍的烏克蘭面前,俄軍居然失去了制海權,剩余的艦船撤到了黑海最西邊的新羅西斯克躲藏。
第三,普京也也犯下了戰爭步驟方面的錯誤。
俄軍從開戰之初,應該從三個方向猛攻。一是基輔,那是核心目標,將其失去首都地位。二是敖德薩,那是地緣目標,將烏克蘭變成內陸國家。三是第聶伯羅,從本土別爾哥羅德出發,經哈爾科夫直插第聶伯羅,斷了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的烏軍后路。只需半年,彈盡糧絕的他們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哪里還用得著費勁去攻占馬里烏波爾?俄軍怎么可能至今還沒有完全占領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
當然,烏克蘭的最終結局肯定是失敗。但俄軍本該早就取勝,甚至早就可以占領第聶伯河左岸全部地區的。卻因為戰略布局問題,至今尚未宣告勝利。
不得不說,俄軍還是八十年前蘇軍的作戰理念,那就是“搟面餅”戰術。如果他們好好學習毛教員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經驗和戰略戰術,即便是美西方國家強力支持烏克蘭,最多一年就結束了戰爭,怎么可能打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