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多客戶以為我們只做物流教育,其實我們一直是一家數字技術研發型的高科技企業?!苯j捷斯特董事長、總經理邵清東這樣說。今年4月份,他榮獲2024福布斯中國科創人物評選的革新力人物獎項。這家“小而美”的“專精特新”企業憑借“技術服務+教育賦能”雙輪驅動的創新模式走進我們的視野。
“2024福布斯中國科創人物評選”獲獎證書陳列于邵清東先生辦公區域展柜中
絡捷斯特成立于2004年,由邵清東一手創辦。從最初的物流企業信息化服務,到意外切入教育賽道,再到如今回歸產業本質并擁抱AI技術,這家科技公司的每一次戰略選擇,都精準踩中了行業變革的節點。
邵清東相信:“只有深入產業前沿,技術才能真正地創造價值?!币虼?,由他帶領的絡捷斯特始終保持著對技術創新的敏銳嗅覺。這種“產業優先”的戰略定力,讓絡捷斯特在隨后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占得先機。
在談及技術落地的底層邏輯時,他進一步指出:“當下所有規模企業都在追求同一件事——降本增效。過去是市場擴張期,大家都在追逐增量。如今是向內要效益的時代,誰能用技術實現降本增效,誰就能贏得市場?!?/p>
近日,福布斯中國與邵清東先生開展對話,他向我們分享了絡捷斯特從服務商到教育者,再到產業賦能者的角色轉變,以及他對物流行業的深刻認知。以下是本次對話的主要內容(經整理):
“誤打誤撞”:
物流科技公司如何“闖進”教育市場?
Q: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創辦絡捷斯特的背景,以及公司的發展歷程。
邵清東:2000 年初,國內物流產業跟著宏觀經濟快速發展。物流作為一項基礎產業,市場機會很多。我是學物流管理專業的,就順勢在 2004 年發起成立了絡捷斯特。最早我們給物流企業做信息系統,像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這些都是物流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
后來機緣巧合之下,進入到教育領域。到 2014 年,我們在物流實驗實訓領域做到了首屈一指。但我們始終覺得,公司的基因在物流產業。就算做教育服務,也得把現實世界中的產業前沿技術、商業模式和真實案例轉化成教學內容,這才有意義。所以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做物流產業大數據,延伸出后來的大數據產品線,相繼推出了“供應鏈優化大師”和“智能仿真大師”兩款產品。
到去年,我們認為必須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因為建模、仿真的底層都是算法。算法就兩塊——運籌學算法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現在參數更大、應用更廣泛,但是往前走的邏輯是一樣的。
絡捷斯特公司入口處的品牌形象墻
Q:公司進入教育市場的契機跟您的母校有關嗎?
邵清東:對。做企業信息化時,有一次我的母校北京工商大學邀請我參加一項峰會活動,就物流行業相關做一些分享。會后,很多學校老師找到我們,說要買我們的產品用于教學。一開始我們很困惑:“這是給物流公司用的,你們要干嘛?”后來才知道,他們用這些系統做教學實驗、實訓。
對比下來,教育市場的交付難度比產業端小太多了。給企業做系統,要滿足不同企業的實際運營需求,不斷地調整、修改,回款時間通常比較長。但學校不一樣,交付后無需調整就能結款。也許這算是 “殊途同歸”,我們就這樣踏入了教育領域。實際上哪有市場,企業就往哪走。直到現在,教育業務仍在為絡捷斯特持續貢獻著穩定的現金流。
產業基因:
為什么教育業務做大了,反而要回歸物流?
Q:絡捷斯特的“技術服務+教育賦能”模式是如何演進的?
邵清東:教育端的天花板其實很清晰了,全國物流院校的數量穩定,實驗室建設需求增量有限。當時我們已經做了十幾年教育服務,我意識到必須回歸產業本質,發揮 “技術 + 專業”的優勢。
真正的轉折點在 2016 年。當時我們發現國際上工業級管理仿真軟件僅有兩款,中國尚屬空白,而物流供應鏈領域的企業亟需通過仿真優化運營。于是我們組建團隊研發了 “供應鏈建模大師” 和 “智能仿真大師”,從虛擬現實技術升級到工業級仿真,直接對標國際產品。
我希望做一個“小而精”的公司。規模做得太大,可能會超出我的掌控能力。所以我更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提升人才密度,讓團隊在我們關注的技術點上與國際水平看齊,甚至實現突破,形成我們在這個領域獨有的算法和價值創造能力。
所以現在就形成了一手抓產業,一手抓教育,同時我們還有一個線上 SaaS 平臺整合服務。無論是產業客戶還是院校,都能高性價比地獲取我們的建模、仿真工具。
總體上來說,絡捷斯特有三個“堅持”:堅持價值創新、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創新引領。這也是我們的價值觀:科技創造價值,價值賦能合作伙伴。
絡捷斯特取得的部分企業榮譽
Q:相比于純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絡捷斯特的商業模式有什么優勢?
邵清東:我們的優勢簡單來說就是 “雙市場聯動”—— 別人只做一個市場,我們既扎根產業,又能把產業經驗轉化為教學資源。學校的市場有個特點,專業一旦開設就不會輕易停辦。哪怕今年這個學校預算少(采買需求低),那可能另一個學?;蚨嗷蛏贂S著產業發展繼續投入。而且他們要的都是前沿的教學內容。我們不搞純理論,只是把產業項目脫敏后,將實際用的工具、案例轉化為教學資料,這都是學校的剛需。
這和純技術公司不一樣?,F在很多技術公司競爭激烈,開發前沿技術投入大、盈利周期長,非常依賴融資。但現在融資環境相對一般,甚至有些純技術公司的高管來找我們交流透露,他們新一輪融資要是進不來可能就撐不下去了。但我們不一樣,我們的現金流能自給自足,研發投入全靠自己賺的錢,量入為出。你看我們現在有大概200 人規模,如果現金流一直這么好,擴到 300 人也完全有可能。
大模型時代:
降本增效的終極答案?
Q:公司的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展如何?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技術?
邵清東:我始終認為,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的工具,而是人類智慧創造的里程碑,它代表著一個全新的時代。這不是 “AI 賦能生產生活” 的淺層變革,而是隨著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甚至克隆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將在 20 年內迎來復雜演變。最終的具體形態雖然無法預知,但一定會完全顛覆現有格局。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我們未必能主導這種變革,但最起碼我們的技術、思維和能力必須與時代同步,這是我們布局 AI 的根本看法。
在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上,我們采用“引入硬件 + 自研算法”。目前進展還是比較理想的,導航、步態控制、搬運動作、上肢靈巧手等基礎技術已經突破了,不過動作的流暢度仍需通過算法優化提升。我們團隊正在進行局部算法的迭代訓練。
我們希望先找個小切口,把它做好。就拿真實的物流企業來說,他們對人力替代有著迫切的需求,那么我們就把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到極致。如果全功能人形機器人一時半會做不到,就先做 “簡化版”,比如把機器人下身固定住,或者就用輪式底盤,配上我們自研的機械臂,先解決倉儲分揀、搬運這些剛需場景的問題。
絡捷斯特的企業風采展示
Q:絡捷斯特每次都精準切入前沿技術和新賽道。您如何預判這類技術的長期價值?
邵清東:整個產業的數字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我認為,判斷一項技術長期價值的核心在于,它是否直擊降本增效的真實痛點。大模型時代的本質不是炫技,而是用算法重構產業效率。這就像我們當年布局智能仿真時一樣,只有當技術能解決物流企業庫存積壓、產能錯配等具體問題時,才有真正的長期價值。
我們的預判方法很務實:一是用人才密度對沖技術風險?,F在絡捷斯特80%的研發人員畢業于985院校,從人才基底上筑牢技術創新的護城河。另外通過 “園丁型” 管理,賦予研發人員一定的創新自主權,讓技術骨干在機器人步態算法、供應鏈建模等領域保持前沿洞察。
二是把客戶現場當作實驗室。比如,在產品交付后,我要求團隊駐場企業一個月,跟著分揀工人、倉庫主管,在真實業務場景中驗證產品的交付效果。這種 “駐場式調研” 比任何問卷都更能揭示技術的價值。
三是用教育端現金流支撐長期研發。教育業務每年帶來的數千萬穩定收入,讓我們能在大模型訓練、人形機器人算法上持續投入。我認為,對于絡捷斯特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來說,短期盈虧浮動不是那么重要,我們押注的是技術的長期價值。
聲明:品牌之聲相關資訊來自于被采訪對象,非福布斯編輯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