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日本大型回轉壽司品牌“くら壽司”(中文翻譯藏壽司)宣布,將在2024年年底前關閉其在中國大陸的全部3家門店。其中,2023年6月開設的中國大陸首家門店“上海龍之夢中山公園店”已于6月30日停業,剩下的2家門店也預計將在年內關閉。
這個曾喊話“10年開100店”的日本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如今卻在中國遭遇了滑鐵盧,其背后究竟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困境呢?
眾所周知,在中國大陸市場,藏壽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壽司郎”(スシロー)和“濱壽司”(はま壽司),這兩家日本的國民壽司品牌早已搶占了大部分的中國市場,憑借更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消費者,而藏壽司在集客方面則顯得力不從心。
2014年濱壽司最早開始進入中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21年壽司郎也開始進駐,且在香港、內陸二線城市廣泛設點。這兩個品牌經過較好的宣傳和沉淀,已經積累了一定口碑和品牌認知度。在國內賺錢也游刃有余。
壽司郎方面表示,中國業務正在逐步恢復增長,并計劃繼續在優選區域開店。
從門店數量來看,截至今年3月底,濱壽司在包括臺灣在內已有96家門店,壽司郎截至5月底也在包括香港在內設有91家門店。
相比之下,藏壽司就要后知后覺得多。藏壽司2023年才開始正式亮相中國,而且三家門店都集中在競爭激烈的上海。
藏壽司的一位董事表示:“我們沒能在中國順利起跑。”他指出,2023年8月中國政府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政策,對藏壽司的門店經營造成了重大打擊。
雖然他們在開店初期起就有8成食材來自中國,目前甚至已經全部采用中國國產食材,但由于“核污水排放”的負面輿論影響,品牌難以進行有效宣傳。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的消費萎縮,顧客數量始終未見起色。苦苦掙扎了2年也很難獲得大眾市場的青睞。
雖然藏壽司初戰中國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們并未選擇完全撤退,而是表示將“保留法人、重審戰略”。這也意味著藏壽司并未徹底放棄中國市場,而是在等待下一個“適合的時機”。
回顧此次失利,くら壽司或許忽略了一個核心事實,那就是中國餐飲市場雖然龐大,但品牌“新鮮度”并不等于“吸引力”。當面對對手已深耕市場多年,僅憑新進的品牌光環,遠遠不夠支撐起在中國的商業版圖。
其實,別說進軍中國了,就連日本消費者對藏壽司也充滿了怨言。
以前我最喜歡的是くら壽司,但現在日本的門店品質也在下降,還談什么海外擴張呢?壽司的魚料和飯團變小了,鮮度也令人質疑?最離譜的是,有的店里連姜片都變成了蘿卜?現在他們正著手推出所謂的“高端くら壽司”,可我更希望他們先把原本的店鋪品質改善一下!我已經很少去了。
經常看到有人評論說“以前的くら壽司很好吃”,雖然我覺得它也不是特別難吃,但現在的感覺就是——和超市里賣的壽司沒什么太大差別吧。也許是因為我住在北海道吧,從來沒有覺得那些大型連鎖回轉壽司店能好吃到讓我感到滿足。相反,我覺得還是本地的回轉壽司店,或者一些中型的壽司店更好吃一些。
くら壽司的壽司配料(魚料)和米飯確實變小了。有時會看到他們的員工在《ジョブチューン(Job Tune)》節目中出鏡,但節目里展示的壽司和實際門店的壽司在分量上差距之大,令人吃驚。與其在世博會上開店、頻繁上電視、做那種花里胡哨的宣傳,我更希望他們能做一些誠實踏實的生意。
縱觀消費者的心聲不難看出,藏壽司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都讓食客很失望。
更多消費者吐槽他們“壽司變小”“味道變普通”“誠意不足”這些問題。這不僅反映出當前消費者對食品性價比與真實感受的高度關注,也提醒藏壽司:再強大的市場戰略與曝光度,也無法替代顧客口中的一貫好味道和扎實品質。
對于一個餐飲業的巨頭來說,重新審視產品質量與顧客體驗的本質,以誠意回應期待,才能在國內外市場中真正贏得長久的信賴與口碑。
近期展會
1、
2、
3、
版權說明: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于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系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 微信:xinshuo201220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