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臺北副市長彭振聲卷入柯文哲京華城容積率弊案,7月1日召開準備程序,未料開庭前突接獲妻子謝夏蕎墜樓輕生的噩耗,他當場情緒潰堤大喊“我不想活了”,并對檢察官激動喊冤,隨即也趕回高雄處理后事。之后,有特定人士在網絡社群平臺張貼承辦京華城案11名檢察官姓名、照片,甚至合成潑灑血跡的畫面,并搭配“命債命還”、“記住他們的名字跟臉”等圖文。另有張貼包括北院、“高院”法官等照片的相關圖文被張貼在社群平臺。
聽聞此事,有些島內媒體人暗酸藍白,稱,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恐怖威脅,干脆立個法,以后加入某個政黨,終身不受法律追究,圖利無罪、貪污無罪。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們是在批柯文哲與民眾黨。
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臺媒)
這些人不是民進黨,卻比綠更“恨”藍白,他們譴責暴力無可指摘,但打著譴責暴力的旗號助綠,同樣該被譴責。
事實上,少數人的過激行為是因彭振聲妻墜亡而起,與京華城案有關。 回顧此案,彭振聲、柯文哲等人于去年九月遭臺北地檢署羈押禁見,十二月底北檢將他們一干人等起訴;此時,彭振聲已被羈押了115天。在此期間,其妻罹患抑郁癥,彭振聲先行認罪,換取以五百萬元交保;柯文哲等人則持續遭羈押至今。對此,臺灣《聯合報》社論中指出,
爭議癥結在,檢方的偵辦一直缺乏強有力的突破,尤其涉及貪污圖利部分的收賄及送賄雙方的“金流”,未能掌握關鍵證據。也因此,檢方一直以關鍵證人“橘子”未到案為由,持續聲請羈押。如此一來,因為案情膠著,檢方就把“臺北看守所”當成“監獄”,持續關押京華城案嫌犯,這其實已有侵犯被告人權之虞。
社論指出,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確實有必要查個水落石出,如今政治獻金案已查獲確鑿事證,但京華城案卻缺臨門一腳。檢調偵辦京華城案已一年多,若因辦案技巧笨拙無法使案情水落石出,使貪瀆者一刀畢命,卻強行羈押嫌犯意圖使其意志崩潰,這顯非正當的司法程序。
當彭振聲的妻子選擇以死明志,就是再厭柯文哲、黃國昌,抵制藍白合,也不應該對司法淪為政爭工具釀成悲劇無動于衷。
有些政論工作者只批少數人事后的過激行為,卻對誰激起暴力避而不談,這種斷章取義地解讀,只是在為綠營媒體提供更多素材掩蓋司法濫權而已。
質疑檢方辦案藍綠有別,不等于認同柯文哲清白,不看好藍白合,也沒有理由美化惡罷,但有些島內論者經常混為一談。(臺媒)
事實上,捍衛司法正義,不等同接受柯文哲對于人與錢的自作孽行為;而質疑黃國昌、民眾黨的兩岸路線,更不等于就要倒果為因,以罷免柴火是藍白添旺,美化執政黨煽動仇恨對立。
遺憾的是,一年多來,有些島內人士總喜歡將不同問題張冠李戴。只要有人捍衛司法正義,就被他們貼上挺柯、挺貪污的標簽;但凡有人反惡罷,就被扣上藍白支持者的帽子,這種二分法的解讀倒是和民進黨把反對者都指為XX同路人,在操作上如出一轍。
除了混淆是非,這些論者的爭議還在于無處不雙標。他們說一切政治的前提是道德,卻從不譴責民進黨發動惡罷的不道德。
他們不能接受網紅館長轉變,可是對于館長、黃國昌當年助綠時的那些追隨者,現在還不及館長的轉變,依然支持民進黨,反中天,挺大罷免,他們又稱罷團不是側翼,是“公民運動”,比起對藍白的火力全開,反而對“青鳥”格外釋懷。
他們說無論什么立場都要堅持善良,但對于彭振聲妻子,一個72歲的老婦墜樓身亡,他們卻還在痛罵在野,只是因為不認同黃國昌、柯文哲或反對藍白合,就失去人性的悲憫。
實在不知這些論者整日站在什么立場,解讀島內大小事,但可以確定,如果只有情緒口號,沒有邏輯分析;只有孤芳自賞,沒有理性思辨;只有個人好惡,沒有兩岸大局,那這樣的評論除了帶風向,對更多人了解島內事務,深刻理解當前的臺海局勢,恐怕并無太多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