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AI(人工智能)社交賽道又迎來重量級選手入局。
近日有消息稱,京東正推出兩款AI社交產品,分別名為“寵TA”和“聊愈小宇宙”。此前的3月,百度低調上線了情感陪伴類App(應用程序)“月匣”。而AI獨角獸企業MiniMax的星野和字節跳動的貓箱在去年已經爆火,一度擠進國內AI產品綜合榜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現階段的AI社交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情感陪伴、互動娛樂和角色扮演等場景,主打相對自由的AI對話與沉浸式劇本互動等功能。在產品層面,也的確不失為AI技術產品的一個好的應用場景。
AI社交的爆火縱然有技術驅動的因素在,但作為一款現階段幾乎完全To C(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來說,貼近用戶和吸引注意力,就有成為新的流量入口的潛質。這或許是AI新秀、互聯網大廠們始終放不下AI社交的原因之一。
但如今,市場有些產品正面臨MAU(月活)下滑的困境。前不久,閱文旗下AI語音對話社交產品“筑夢島”因低俗擦邊內容,被上海市委網信辦約談。可見,合規始終是高懸在AI社交頭上的一把“刀”。
在資本層面,AI社交業務規模尚小,看不到明確的商業化前景,投資人們也不敢搶著下單。而更多融資跑向了AI社交的“上游”,大家顯然更愿意為大模型的技術底座“付費”。AI社交距離“殺手級應用”還有多遠?
京東、百度等巨頭入局,AI社交卻在降溫
社交產品這個賽道從不缺少話題度。
隨著ChatGPT和DeepSeek先后橫空出世,人工智能這劑“猛藥”幾乎給所有社交產品“續了命”。
全球著名投資基金、咨詢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發布的2025年全球100大生成式AI 應用排行榜中,僅次于ChatGPT和DeepSeek的第三名,正是來自AI社交(陪聊)領域的Character .AI。2024年8月,其按月獨立訪問量排行僅次于ChatGPT,排名第二。
Character .AI利用AI大模型生成各種人物和角色風格的對話“令人上癮”。國內AI產品榜單中,MiniMax的星野和字節跳動的貓箱兩款頭部AI社交產品,也能站上國內AI應用的綜合榜單,和明星大模型產品打得不可開交,存在感極強。
今年3月,百度低調上線了情感陪伴類App“月匣”。此外,近日還有消息稱,京東推出兩款AI社交產品,分別名為“寵TA”和“聊愈小宇宙”。在京東App(應用)中搜索上述名字即可跳轉至產品服務界面。
每經記者進一步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聊愈小宇宙是“京東健康心理服務中心”推出的一款基于心理垂類大模型的AI產品。據稱,聊愈小宇宙是生成式AI在心理健康領域的首次應用,寵TA則還未有可對外公布的信息。
但熱鬧歸熱鬧,雖然與大語言模型整體技術應用路徑契合度較高,但與包括AI硬件在內的一眾AI產品和應用相比,AI社交當前的能力算不上出眾。日活體量較小且不穩定,再疊加商業化前景尚不清晰,投資人會更加謹慎。
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AI社交領域并未涌現大額融資案例。頭部AI社交產品大多被視為大模型創業公司與互聯網巨頭旗下的業務分支,而那些缺乏大廠及明星初創公司背景的小型產品,雖然琳瑯滿目,但真正引發關注的卻并不多。
與此同時,從市場層面來看,AI陪伴也正在“退燒”。
據點點數據,2025年以來,貓箱與筑夢島在中國內地市場蘋果端下載量下滑明顯。貓箱今年年初的日下載量超過兩萬,目前的日下載量僅維持在4000次左右。筑夢島雖然整體下載量偏低,但也出現了一定下滑。
圖片來源:點點數據截圖
同質化成新問題 合規更是關鍵
AI陪伴雖然是當前最具潛力的AI垂直應用場景之一,然而首要任務是解決其合規性問題。
今年6月19日,筑夢島因低俗擦邊內容,被上海市委網信辦約談。筑夢島被要求立即整改,健全AI生成合成內容審核機制,提升技術把關能力,加強涉未成年人不良內容的整治清理。而筑夢島已經是目前國內AI陪伴賽道較為頭部的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筑夢島App已擁有近500萬注冊用戶,其中近八成為年輕女性用戶。平均每位用戶單日輸入字數超過4000字,人均日對話輪次高達120輪以上。
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指出,當前AI社交的整體體驗普遍較低,甚至不比過去的電子寵物更為先進。面對一個本質上缺乏感情的AI陪伴,用戶難以真正投入情感,多數情況下僅是在消磨時間,且容易因交互過于簡單而產生審美疲勞。針對這一現象,部分AI社交公司和智能體開發者采取了一些“擦邊”方式,試圖挽留用戶,并借此誘導用戶進行付費或觀看廣告。
每經記者實際下載了筑夢島和貓箱兩款AI陪伴App,發現此類應用中,主流的虛擬互動對象會有設定好的背景信息,而用戶需要進行角色扮演與虛擬人物進行交互。虛擬人物根據用戶設置的偏好和性別進行推薦,涉及末世、都市豪門、仙俠等背景,以及兄妹、同學、青梅竹馬等身份設定。但總體來說,平臺整體角色設定大多數走的都是“虛擬男友”或者“虛擬女友”的路線。
嚴格的監管確實必不可少。除了可能的內容擦邊,記者在體驗的過程中發現,AI聊天的內容在限制下愈發套路化、模板化也成了新問題。許多設定不同的虛擬角色在交互的過程中體驗差別并不大。此外,較長時間交流之后,AI也會出現對用戶發送內容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對長對話的記憶困難。
產品同質化容易導致用戶新鮮感消退,而從AI陪伴App的會員介紹來看,上述問題在選擇付費服務時會有一定的優化。具體來說,會員可以享受到更細致的對話,角色記憶能力增強,以及更長的語音通話時間和更多的生圖風格。目前,AI陪伴App的商業化主要仍是訂閱制收費。
另外,在多重擠壓下,部分AI社交產品也試圖剝離荷爾蒙依賴,向智能體工具化方向、角色創作社區進行一定的轉型。
在張書樂看來,目前AI陪伴產品整體的商業化場景并不明朗,加上其體驗單薄,因此最合適的方案還是融入大型游戲中,效仿智能NPC(非玩家角色)來和用戶進行一些互動,成為游戲插件,等待整個品類真正智能化,而不是單純的尬聊。
張書樂進一步指出,AI社交一直是AI產品的重要入口,同時也是AI大模型與用戶互動的關鍵接觸點。此前,ChatGPT和DeepSeek等應用,亦可被視為廣義上的AI社交形式,它們在市場上產生了顯著的科普效應。
“而通過游戲、陪聊等形式的AI社交,則可以用娛樂化的方式‘黏’住用戶,并通過與用戶的交互,進一步展示自身AI實力和對AI進一步測試和完善。”張書樂補充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