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貝殼整裝夾擊,另一面是互聯網巨頭京東入局,家裝行業如今正迎來新浪潮。7月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獲悉,京東全資收購生活家家居集團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無條件批準。伴隨著此次收購,萬億級家裝市場不僅迎來了電商巨頭的加入,同時迎來的還有行業深度整合與模式創新的新機遇。
事實上,業外資本入局并購整合并非新鮮事,近年來隨著市場集中度提升和跨界競爭加劇,行業已經歷多輪洗牌。縱觀家裝行業幾輪大規模收購,不僅有像貝殼找房收購圣都家裝這樣旨在打通上下游的產業鏈縱向延伸并購,還有像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平臺與部分地產商這樣的跨界巨頭入場。如今,當互聯網"大佬"入局,家裝行業將迎來哪些變化?
京東入局家裝行業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示信息顯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收購四川生活家家居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案已于6月4日獲反壟斷執法二司無條件批準。伴隨著此次交易,電商巨頭京東便正式完成了對全國大型連鎖直營整裝企業的全資控股。
針對此次收購的目的以及未來規劃,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生活家相關部門,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事實上,此次收購早在2025年開年之初便有"預告"。生活家集團董事長白杰曾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今年集團將迎來重大戰略發展期。生活家將圍繞設計、材料、施工、交付等核心環節進行全方位升級,持續加大創新投入,推動家裝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變革。
對于此次收購中國家居、設計產業與互聯網專家,新設薈學谷聯合創始人王建國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次收購對于生活家而言是重要利好。生活家作為一個區域性家裝品牌在西南地區擁有較高影響力,而京東則是有流量、有現金以及擁有較為成熟產品體系和供應鏈體系的平臺。未來,伴隨著收購后兩家公司深度融合,生活家也將在數字化、供應鏈、流量以及影響力方面得到京東的背書。
盡管當下京東與生活家收購獲得反壟斷執法二司無條件批準,但截至目前生活家股權劃分卻并未進行調整。
股權穿透信息顯示,交易前,生活家由控股股東生活家家居集團控股(海南)有限公司持股80.68%,以及海南悅家暢想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海南島暢想生活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熊小琴、白杰共同持股。而控股股東生活家家居集團控股(海南)有限公司則是由白杰、熊小琴共同持股,其中白杰占比70%。
針對雙方收購金額及股權比例,京東相關部門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暫不回應。盡管收購雙方并未公開此次收購股權比例,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京東收購的股權比例較高。
廣州先勝升級定位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傳銘向記者指出,貝殼收購圣都后,將家裝家居業務作為較為重要的戰略業務板塊。而京東的體量太大,且業務太繁雜,收購生活家對其主業影響較小。因此,此次收購對于行業來說是大事,但對于京東而言,未來家裝家居業務在整體戰略中處于什么位置仍待觀察。
業外資本紛紛入局
回顧家裝行業發展不難發現,資本入局并非個例,在此次京東收購生活家前,早有業內外資本率先登陸。
2021年,貝殼找房斥資80億元收購圣都家裝,此次收購被視為產業鏈縱向延伸。據了解,貝殼作為房產交易平臺,通過收購圣都家裝切入裝修市場,打造"房—裝"一體化閉環服務。此外,2023年10月,貝殼以15.5億元高調宣布收購互聯網家裝品牌愛空間。但14個月后,該收購案因反壟斷和財務風險戛然而止。
不僅僅是貝殼,近年來互聯網和電商平臺紛紛通過投資或收購布局家居賽道。2021年京東戰略投資尚品宅配,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通過"躺平"家居探索線上家裝平臺模式;字節跳動旗下"住小幫"分拆出"住好家",直接參與施工環節。
家居行業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家裝行業的第一波資本浪潮,投資方以投資資本為主,比如住范兒的投資方,這種投資方只提供資金支持,所以對于裝企發展并無本質帶動。第二波資本浪潮中,貝殼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流量問題,而京東既有流量也有品牌背書,同時還有更豐富的供應鏈資源,所以對于被收購方的助力會更大,往往可以使原本經營不善的公司,通過產業資本并購扭虧為盈。
無論是貝殼,抑或京東、阿里,業內外資頻頻入局的背后,是對家裝行業市場份額的覬覦。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家裝家居市場總體規模將達5萬億元,2030年將達7萬億元。家裝行業巨大的市場份額之下,行業所呈現出集中度偏低的現狀也成為業內外資本頻頻入局的原因之一。業內從業者指出,縱觀目前家裝行業"大行業、小企業"特征明顯,頭部家裝企業市占率不足1%。隨著消費升級和競爭加劇,行業進入洗牌期,缺乏競爭力的中小企業面臨淘汰,而頭部企業則通過并購快速擴張。
盡管眾多企業入局萬億級家裝市場,但整合的成功率卻并不高。行業數據顯示,業內外資本并購后,企業成功率不足40%。以貝殼找房收購圣都家裝為例,交易完成后,貝殼利用其房產交易流量為圣都導流,但跨區域擴張仍面臨供應鏈本地化、工人管理等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跨界資本多數擁有流量優勢和技術能力,但缺乏線下交付經驗,因此傾向于通過收購成熟家裝企業補足短板。但伴隨著業外資本入局,很難緩解目前行業所面臨的交付難題。而交付能力卻是檢驗家裝企業實力的試金石。
重塑行業格局
伴隨著京東入局收購生活家落地,此次交易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企業間的資本運作,而是開啟了家裝行業進行調整的加速期。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會長秦占學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京東入局對現有家居建材與家裝企業是很好的鞭策,這已經不僅僅是"鲇魚"效應,而是"鯊魚"效應。此次收購對行業所造成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京東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使其能夠承受短期虧損,通過價格戰快速搶占市場份額。同時,京東完整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生態,從流量獲取到供應鏈管理再到金融服務,形成傳統家裝企業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此外,京東的技術能力,包括AI設計工具、數字化施工管理系統等,將顯著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體驗。
事實上,京東此次收購生活家對行業所造成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傳統家裝企業間競爭加劇與擠壓式發展之上,同時也表現在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服務標準升級等方面。北京國標建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建筑師郝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京東入局家裝市場對傳統裝修行業來說影響很大,今后沒有互聯網化思維的家裝企業將會更難。"
如果說加速行業兩極化發展、推動數字化改革是京東入局后給家裝行業帶來的表象壓力,那么推動行業向更規范、更透明的方向發展則是京東收購后為行業帶來的深層次改革。
縱觀近年來,暴雷、跑路以及交付問題逐漸成為行業痛點。伴隨著行業洗牌期的來臨,這些"頑疾"或發生改變。王建國指出:"京東與生活家的合作對交付環節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雙方合作最終是為了讓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更好,因此雙方一定會充分考慮在這一方面的互補性。"
雖然業外資本入局使得行業內競爭加劇,但對于企業的影響尚待觀察。業之峰裝飾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鈞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收購一家公司的能力和吞吐量較為有限,因此京東入局家裝行業不可能只跟一家公司合作。目前,家裝并非京東主業,因此綜合來看,并不會給行業造成本質上的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劉一博馮若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