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3日,由南山區總工會、南山區教育局主辦,南山區教育工聯會、南山區學前教育發展中心承辦,南山區教育幼教集團、南山區教育幼兒園深圳灣分部協辦的第四屆學前教育教師技能競賽——2025年幼兒園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在南山區教育幼兒園深圳灣分部舉行。
1500余人參與園級選拔
大賽舉辦期間,南山區1500余名學前青年教師參加了園級選拔。54名經過學區初賽選拔的優秀青年學前教師同臺競技,以“賽”促教、以“練”強能,展現了新時代學前青年教師的專業底色與創新活力,為南山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經過激烈角逐,決賽排名最終揭曉:南山區南海玫瑰幼兒園黃茜、南山區天鵝湖幼兒園劉嘉玲、南山區首地幼兒園陳冬瑩3位老師獲得特等獎,南山區前海時代第一幼兒園袁揚瑾、南山區大新幼兒園唐詩雨、南山區新桃源幼兒園林玲妮、南山區教育幼兒園深圳灣分部張雅玲、南山區蓓蕾幼兒園深圳灣分部譚彥等5位老師獲得一等獎,南山區南方科技大學附屬幼兒園楊玉嬌等7位老師獲得二等獎。
南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路玉萍,區教育局副局長、區教育工聯會主席黃升翼,區總工會副主席郭雪婷到場觀賽。
四個環節展示青年教師專業能力
7 月 1 日上午比賽正式拉開序幕,復賽的首個環節為 “綜合素質答辯”。參賽選手現場抽題作答,他們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結合一線教學案例,從政策解讀到問題剖析,從理念闡述到策略落地,邏輯清晰、觀點鮮明,既展現了對學前教育政策法規的深度理解,更凸顯了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教育智慧。
作為復賽的核心環節,7 月 2 日的 “教學活動展示”要求參賽選手圍繞同一主題,結合不同年齡階段與教育領域,設計并展示各具特色的集體教學活動。參賽教師緊扣“游戲化教學”“生活化課程” 等關鍵詞,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切入,通過情境創設、材料創新等多元手段,構建 “以幼兒為主體” 的課堂。
7月3日上午,20名晉級半決賽的選手迎來“說課與游戲活動點評”雙挑戰。參賽選手以清晰的邏輯架構與生動的語言表達,將教學設計“背后的思考”娓娓道來,既體現了基于兒童發展規律的設計思維,更彰顯了對“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深度融合。在隨后的游戲活動點評環節中,參賽選手現場觀看幼兒游戲活動視頻實錄,從多角度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并提出針對性指導建議,展現出“觀察——分析——支持”的專業閉環思維,為推動幼兒園游戲化教學高質量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7月3日下午,15名決賽選手進入“講故事與才藝展示”環節,則是對選手“專業表達力”與“綜合素養”的全方位檢驗。講故事環節中,選手們以生動的肢體語言、豐富的語調變化、巧妙的情節設計,將故事演繹得繪聲繪色,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又傳遞了真、善、美的價值導向。才藝展示環節則打破傳統邊界,選手們以聲樂、舞蹈、樂器演奏等多元形式,呈現了扎實的藝術功底與創新能力,傳遞出教師“一專多能”的綜合素養,更體現了學前教育“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幼兒審美啟蒙、興趣激發的引路人。
大賽呈現三大創新亮點
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點,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基石。此次大賽不僅是一場青年教師的專業競技,更是一次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展”。
大賽邀請專業評審專家,全程為選手評分并提供專業指導。賽事尾聲,評審專家從政策把握、實踐創新、專業深度、綜合素養等維度對賽事進行了專業點評。
本屆大賽在延續“以賽促教”傳統的基礎上,呈現出三大創新:一是參賽群體多元化,除一線教師外,教學負責人、教學副院長、教研主任、幼教集團部長等教育管理者加入,推動“實踐——研究——管理”深度融合;二是內容設計緊扣時代脈搏,將學前教育法、家庭教育指導等熱點納入考核,引導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教師、“單一教學者”向“兒童發展支持者”轉型;三是評價標準更趨全面,既關注教師的專業技能,更注重其教育理念的前瞻性、問題解決的實踐性及綜合素養的延展性。
采寫:南都記者 伍曼娜 通訊員 向衛華 湯麗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