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原住民”的蓬勃朝氣與“銀發新學員”的歲月智慧相遇,AI技術宛如一把神奇的密鑰,悄然打開了代際溝通的大門。
日前,一場滿溢著溫暖與創意的“青銀對話——AI助力一小幫一老”調研活動,在南山區西麗街道西麗社區長青老齡大學熱鬧開場。深圳零一學院與社區攜手,以科技為媒,搭建起跨越年齡的溝通橋梁。
據悉,自2024年起,深圳零一學院便投身于《用AI應對老齡化挑戰》課題研究。此次活動,由16名學生與7位教師組成的調研團隊走進社區,與23位長者兩兩結對,以“一對一”的形式,開啟這場別開生面的情感交流調研活動。
活動現場,處處洋溢著溫馨熱烈的氛圍。老少搭檔圍繞“AI智能數據幫扶”主題,展開了一場充滿趣味的數字探索。學生化身“數字調研員”,將課堂所學的AI知識與調研方法融入實踐。他們握著長者略顯生疏的手,耐心調試手機界面,手把手指導使用AI工具。
從一句句詩詞創作,到一幀幀短視頻剪輯,再到充滿想象力的AI文學故事生成,年輕學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技術轉化為長者們觸手可及的樂趣。
互動中,學生通過拉家常式的訪談、細致入微的觀察,深入了解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學習困惑與情感交流渴望。
“以前總覺得新技術離我很遠,今天孩子們教我用AI寫詩、做視頻,太新鮮了!”居民李阿姨臉上綻放出驚喜的笑容,舉著手機向旁人展示自己的作品。現場,居民王爺爺講述著在老齡大學的學習故事,由學生用AI轉化為生動的文字片段。張奶奶分享著社區活動的快樂,在學生幫助下剪輯成溫暖的短視頻。
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老人們還完成了15篇學習體會作品。活動中,長者不僅收獲了數字技能,更在代際對話中分享人生閱歷。學生則通過實踐,深刻感知老年群體的精神需求。“傾聽爺爺奶奶的故事,用AI幫他們留住記憶,這種雙向學習讓我們更理解不同代際的需求。”一位學生感慨道。
此次活動以AI為紐帶,既助力老年人擁抱智能生活,也為青年學子搭建了實踐平臺。當年輕的指尖觸碰歲月的溫度,AI不再是冰冷的代碼,而是串起兩代人心靈的數字紐帶。
未來,深圳零一學院將持續深耕“服務銀發群體的社會創新”課題,西麗社區長青老齡大學也將延續這一模式,挖掘“科技+代際共融”的多元場景,讓溫暖與創新在社區中持續傳遞。
采寫:南都記者 陳紫嫣 通訊員 鮮小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