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0,“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北平,日偽當局把北平又改回“北京”,還是那個大門,北平市政府的匾額被“北京市政府”橫幅蓋住,任偽職的附逆大員在門前合照。選自《安特生的遠東相冊》 [By Johan Gunnar Andersson 瑞典東亞博物舘藏]
1928年民國政府遷首都到南京,北京恢復為明初的北平稱謂,北平成為河北省轄市(后又升格為行政院轄的北平特別市)。
西苑的北海于1925年已辟為“北海公園”,供民眾游覽休息。循例,中南海也應辟為公園。經過一番努力,中南海董事會于當年12月成立。1929年4月,中南海董事會推舉熊希齡為主任委員,李光漢為事務主任。不久,北平市政府也成立“整理中南海公園臨時委員會”,負責中南海的有關事宜。至此,中南海公園正式向民眾開放。
1937年北平淪陷后,日偽當局又把北平改回了“北京”。淪陷的八年中,這里雖然還是公園,但許多殿堂被日偽機關占據。后來,各種機構進進出出,于是公園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1937-10,西苑南海北岸豐澤園大門。偽“北平市地方維持會”設在這裏 [日偽時期]
1937-10,西苑南海北岸豐澤園大門前。偽“北平市地方維持會”牌子沒掛兩天,日偽把北平又改回“北京”,牌子重寫。選自《安特生的遠東相冊》 [By Johan Gunnar Andersson 瑞典東亞博物舘藏]
1937-12-14,日軍扶植漢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園仍對外開放,這是當時的新華門,掛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委員會”兩塊牌子。選自《北京景觀》 [日偽時期]
1938~1940年,西苑金鰲玉蝀橋中海一側向東北拍攝,可見北海團城。選自《北京景觀》 [日偽時期]
1938~1940年,西苑南海卍字廊南側(今已不存)。選自《北京景觀》 [日偽時期]
1938~1940年,西苑南海瀛臺,由南海東南岸向西北拍攝。選自《北京景觀》 [日偽時期]
1938~1940年,西苑中海西岸向東北拍攝,可見金鰲玉蝀橋、北海白塔、水雲榭和景山萬春亭。選自《北京景觀》 [日偽時期]
1938年,新華門。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日軍扶植漢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
1940 年前後,西苑南海雙環亭(風亭月榭)和遊廊 [日偽時期明信片]
1940 年前後,西苑南海卐字廊 [日偽時期明信片]
1940 年前後,西苑南海卍字廊(今已不存) [日偽時期明信片]
1940 年前後,西苑南海瀛臺皇宮飯莊(迎熏亭) [日偽時期明信片]
1940 年前後,西苑中海水雲榭 [日偽時期明信片]
1940 年前後,西苑中海西岸迎春園湖濱 [日偽時期明信片]
1940 年前後,西苑中海迎春園遊園的女子 [日偽時期明信片]
1940年,西苑中海游泳池邊 [日偽時期]
1940年,西苑南海北岸連通中海水道上的石曲橋,可見瀛臺牣魚亭、南岸新華門。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0年9月號 [日偽時期]
1940年,西苑南海流水音亭內九曲泉流盃渠。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0年7月號 [日偽時期]
1940年,西苑南海瀛臺迎熏亭、湛虛樓等湖濱景色。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0年7月號 [日偽時期]
1940年,行駛在西長安街新華門前的有軌電車 [日偽時期]
1941年,西苑南海瀛臺春明樓湖濱父子垂釣,這可能都是潛伏的抵抗者。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1年3月號 [日偽時期]
1941年,西苑南海瀛臺迎薰亭東側,岸邊垂釣者。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1年6月號 [日偽時期]
1941年,西苑中海溜冰場。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1年1月號 [日偽時期]
1941年,西苑中海溜冰場花樣滑冰的女孩。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1年1月號 [日偽時期]
1942年,西苑南海湖濱的戀人。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2年5月號 [日偽時期]
1942年,西苑南海瀛臺西側岸邊,園工在打撈水草。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2年5月號 [日偽時期]
1942年,西苑南海韻古堂西側岸邊的俯清泚榭。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2年4月號 [日偽時期]
1945年,光復後,美軍航拍北平,西苑南海及西長安街(西北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