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進口的稀土,轉手就被印度賣給了歐美?
中方“稀土禁令”一出來,美國和歐盟就開始怨聲載道,五角大樓還親自下場揭短,稱:手里稀土僅夠維持幾個月……
稀土的緊缺讓歐美嘗到了被人扼住喉嚨的滋味,可“風浪越大魚越貴”也不算句空話。
眼看著歐美缺稀土,印度從中國進口120噸稀土后,轉手就做起了中間商,干起了倒買倒賣的生意。
現(xiàn)在印度掩耳盜鈴,違規(guī)向歐美“投喂”稀土賺差價,中方果斷出手施以“反制”。
這一次,印度的如意算盤還真能打響嗎?無恥至極的印度從歐美那真能討到好處?
印度向來以“精明”著稱,能做賺錢的買賣,印度從不吃賠本的虧。
這次在稀土問題上,印度也是繼續(xù)秉持著這一貫的處事風格,游走在歐美之間獻殷勤。
如果印度單是對歐美做出討好賣乖的行徑,那算不上什么大事。
可印度要是一邊耍把戲糊弄中方,一邊拿中方的稀土來給自己搭進階扶梯,這一切,就得另當別論了。
據(jù)江蘇經(jīng)濟報披露,此前印度出手偽造了30份承諾書來向中方保證,其稱不會把從中方購買的稀土用于軍工產業(yè),僅會將其用于電動汽車等和平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印方曾經(jīng)專門承諾不會像韓國那樣做“稀土再出口”的買賣。
因為有了這保證,印度得以獲得了盡進口大量稀土的資格。
原本,印度要說像承諾得那樣,好好利用手中的稀土,用于“和平用途”,壓根不會衍生出這么多的額外枝節(jié)。
中方通過技術追蹤發(fā)現(xiàn),印度把中方的稀土用在了軍方的無人機訂單里。
經(jīng)此一役,印度“心術不正”成為了人盡皆知的事實,所此前印度做出的承諾,無疑也被證實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而印度敢鋌而走險這么做,無外乎因為這三個原因:
第一,印度這擺明了就是想借著中方的稀土給自己搭個進階梯子,印度自身稀土提煉技術落后,因為自家稀土產業(yè)不給力,印度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不斷攀升。
此次印度稱 “稀土用于發(fā)展民用領域” ,說到底就是個幌子,為的就是騙取中國稀土,拿到可觀稀土后,其便會把轉賣套利的計劃提上日程。
借東南亞來給自己“洗白”,給稀土套上 “民用電機” 的殼子運送到美國售賣,賺取中間利潤。
- 印度想方設法進口稀土,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滿足自家的軍事需求,印方的航天航空、新能源車企、軍工制造等產業(yè),都對中方稀土有著高依賴。
而此次騙取稀土,印方還有更主要的兩層目的:
1、用于軍方無人機訂單,盡快讓無人機產業(yè)邁過“瓶頸期”
2、疑似提供給歐美,滿足歐美提高軍事現(xiàn)代化建設,提升軍備性能
印度的如意算盤敲得很響,但這美夢成真的機率并不大。
因為中方不會縱容印方這種“投機取巧”的行徑,沒過多久,印方就收到了噩耗:中方發(fā)聲停止向印度出口稀土永磁體。
而為了降低稀土外流的風險,中方還建立了稀土永磁體出口追蹤平臺體系,還開始著手進一步加快稀土從業(yè)技術人員、專家的名單備案系統(tǒng)。
如今,走投無路的印度與美日澳三國達成關鍵礦產合作意向,還啟動了“國家關鍵礦產使命”計劃,揚言要通過建立稀土加工和磁鐵生產的相關設施,來滿足本土稀土需求。
印度的計劃前景看起來很光明,但能不能落地,還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不過,中方在保護稀土資源、促進稀土產業(yè)永續(xù)發(fā)展這路上,也不會停下腳步。
而作繭自縛的印度注定要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印度商務和工業(yè)部長也承認了印度在稀土問題上的困境,還透露印方正在準備跟中方繼續(xù)談判,盡可能確保住印度的稀土供應產業(yè)鏈不受影響。
很顯然,印度這“又當又立”的做法已然暴露出了自家夾縫求生的尷尬境地。
這一邊喊著說中方“不值得信任”,一邊還想求著中方抬抬手給印度留一條“活路”。
現(xiàn)在回看,這無疑印證了當初那句老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鋌而走險的印度早晚會受到報應,因為這次涉嫌向歐美倒賣稀土的行徑,印度說不準還可能被列入“終身被禁購買”的名單。
真到那時候了,怕是印度就算是哭,也求告無門了……各位您說是不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