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蔥蔥的樹林之中,整潔的道路將田園與民居緊密相連;村子中間,湖水碧波蕩漾,湖畔綠意盎然;文化墻散發著傳統文化韻味,農家小院里花草環繞,干凈清爽……盛夏時節,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沈巷鎮雙河村徐村中心村呈現一派現代新農村的美麗景象。
昔日“臟亂差”,如今“顏值靚”。雙河村的蛻變是鳩江區全域提升人居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一個縮影。當前,鳩江區正通過推進人居環境“五百計劃”,即打造100公里示范道路、100條清潔溝塘、100個美麗村莊、100戶美麗庭院,培育100名和美鄉村“先行官”,努力繪出“路凈、水清、村美、業興、人和”的鄉村新圖景。
1
黨員表率 群眾參與
白茆鎮大江村地處長江岸邊、水系豐富,池塘溝渠縱橫交錯。隨著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不足,河道環境管護面臨挑戰。今年以來,大江村積極響應“五百計劃”號召,通過黨員做表率、群眾齊參與,讓水面“清”起來、鄉村美起來。村“兩委”積極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組織老黨員、退休村干部、村民代表成立河道整治先鋒隊,將全村40個池塘、55條溝渠劃片包干,5200米長江岸線清潔也落實責任到人。
“先鋒隊定期行動,清理水體漂浮物和農業生產廢棄物,拔除溝渠旁雜草,規整亂堆亂放雜物。現在,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江堤整潔、水清岸綠。”大江村黨總支書記陳海波告訴記者,在黨員帶動下,廣大群眾紛紛加入清潔鄉村、扮靚家園的隊伍。
“我既是‘五百計劃’的政策宣傳員,也是村民身邊的勤務員。”二壩鎮天河村的駐村選調生潘瑞雪告訴記者,她協助村黨委構建“黨員中心戶+責任區”機制,將全村劃分為8個責任片區,發動黨員帶頭清理房前屋后雜物;建立“黨員河長+網格員”巡查機制,確保河暢水清。
“今年已累計動員村民投工投勞500余人次,疏通溝渠3公里、清淤當家塘20口。不少村民自愿讓出門前空地,用于道路拓寬。”天河村黨委書記劉仕龍說,在村民的支持下,村里還新建了1500平方米黨建文化廣場,硬化了村道2700米。
2
比掙“積分” 文明成風
就在大江村、天河村通過黨員帶動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時,湯溝鎮前進村通過“積分超市”也點燃了群眾熱情。在前進村黃吳中心村,柏油路平坦寬敞,農家庭院干凈整潔,村口的景觀節點將紅色文化與村莊簡介融為一體。據了解,前進村自2023年開始推行積分兌換制度,將村莊治理的多項事務量化為積分指標,有效激發了全體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
“這些事務包括人居環境治理、互幫互助等,村民參與即可獲得相應積分,1個積分對應1元錢,用于兌換生活用品。”前進村黨總支書記張秀龍說。
在村部的“積分超市”里,記者看到米、面、油與各類洗滌用品等擺放在貨架上,墻上張貼著《積分兌換表》。“平時利用閑暇時間,參加村里的志愿服務、環境整治活動,都有相應積分。”前進村村民朱代新樂呵呵地說,“既能為村里出份力,又能換到實用東西。”
如今,前進村的家家戶戶都在比誰衛生好、比誰庭院美、比誰“積分”掙得多、比誰好事做得多。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該村為村民兌換積分7萬余分;前進村先后獲得全國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第七屆全國文明村。
“為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子,鳩江區56個行政村中大多數村均推行了積分制,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的熱情和動力。”鳩江區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孫安平說,積分制兌出了基層治理的動力,也兌出了大家的“幸福感”。
3
美了環境 多了收入
目前,鳩江區正積極發揮區域特色資源優勢,統籌推進和美鄉村建設與農民增收致富,采取多種模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2024年,鳩江區啟動“搖錢樹”工程,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種植高效經濟苗木,既美化村莊環境,又增加收入。沈巷鎮四連村結合和美鄉村中心村建設,充分利用農村“四旁”種植青梅、桃樹、柿樹、棗樹等經濟苗木,并與有關企業簽訂青梅等果實購銷協議。
每年3月底至4月上中旬,白茆鎮套北村的4000畝油菜花海翻涌著金色波濤,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賞花游”已升級為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金招牌”。“游客可乘坐小火車尋覓春色,或乘坐熱氣球在空中賞花,還可在‘花田火鍋’中品味舌尖春天。”白茆鎮套北村黨委書記姚軍亞說,“賞花游”的內涵和外延都在逐步拓展,現已涵蓋農事研學等10余項活動。
“今年油菜賞花季,累計接待游客12萬余人次,還帶動菜籽油、蕪湖大米等特色農產品銷售。”姚軍亞說,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套北村大力推進鄉村旅游與農業、文化融合發展,構建了“春賞花、夏采摘、秋豐收、冬民俗”的旅游格局;總投資9400多萬元的白茆鎮農旅研學基地一期項目預計今年8月份竣工開業。
“看到村莊越來越美,環境越來越好,我選擇了回村創業。”前進村村民汪勃曾在江蘇無錫做生意多年,2024年回村創辦了家庭農場,承包了村里的58畝水面養魚,并開發休閑垂釣項目。
“我們統籌生產、生態、生活‘三位一體’,以無為大堤生態廊道示范帶建設為抓手,努力將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打造成為點線結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長江最美生態灣,用天門碧水、城水相融的生態畫卷串起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鳩江區委書記方忠說。
信息來源 今日鳩江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以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蕪湖江北網的立場,轉載本文的目的僅用于傳播相關信息,未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文末留言聯系我們。—— 蕪湖江北網工作室
承接各類包車業務(19坐39坐55坐)車型等,主要紅白喜事包車,學生用車,單位通勤用車,團體包車,旅游包車,電話:139 6635 4818 閔師傅
01
02
03
公 眾 號 丨蕪湖江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