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周圍海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科學家發現,南大洋的海水鹽度正在大幅上升,而且速度越來越快。這種變化導致深層隱藏的熱量上升,并從下方融化海冰。自2015年以來,南極洲融化的冰量相當于整個格陵蘭島的面積。更令人震驚的是,50年來未曾見過的巨大海冰洞再次出現。
結果會如何?全球變暖速度加快,風暴加劇,以及依賴冰層生存的野生動物面臨巨大困境。
研究人員發現南大洋發生了劇烈而意外的變化,表面水鹽度上升,海冰急劇減少。
自2015年以來,南極洲的海冰融化面積相當于格陵蘭島,這是近幾十年來地球上出現的最大規模的環境變化。南大洋的海水鹽度也在不斷升高,這一意外變化使問題更加嚴重。
幾十年來,海洋表面水位不斷下降(含鹽量降低),促進了海冰的增長。如今,科學家表示,這一趨勢已急劇逆轉。
海冰。圖片來源:南安普頓大學
利用歐洲衛星數據,南安普頓大學領導的研究發現北緯 50° 以南地區的地表鹽度突然上升。
與此同時,南極洲周圍的海冰急劇減少,威德爾海的莫德海隆冰間湖重新出現,海冰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洞,面積幾乎是威爾士的四倍,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
該研究結果于 6 月 30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領導這項研究的南安普頓大學亞歷山德羅·西爾瓦諾博士表示:“鹽度更高的表層海水使深海熱量更容易上升,從而從下方融化海冰。這是一個危險的反饋循環:冰量減少導致熱量增加,熱量增加又導致冰量進一步減少。”
莫德海隆冰間湖的回歸表明,當前的狀況有多么異常。如果這種鹽度低、冰量低的狀況持續下去,可能會永久地重塑南大洋——以及地球。其影響已經是全球性的:風暴加劇、海洋變暖,以及企鵝和其他標志性南極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不斷縮小。
南大洋。圖片來源:南安普頓大學
在這些極地海域,寒冷的淡水表層覆蓋著來自深海的溫暖、咸度更高的海水。冬季,隨著海面冷卻和海冰形成,水層之間的密度差異(分層)減弱,使得水層混合,熱量向上傳輸,從下方融化海冰,并限制其增長。
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以來,南大洋表面水溫不斷下降,層化作用不斷加強,將熱量困在下面,維持了更多的海冰覆蓋。
現在,新的衛星技術與在水柱中上下移動的浮動機器人裝置提供的信息相結合,表明這種趨勢已經逆轉;表面鹽度正在增加,分層正在減弱,海冰已達到多個歷史最低水平 - 海冰中的大片開闊海洋開口(冰間湖)重新出現。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實時監測南大洋的這些變化。與新發現相反,人們普遍預計人為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年內維持南極海冰覆蓋。
南安普頓大學博士后研究員、論文合著者阿迪亞·納拉亞南 (Aditya Narayanan) 解釋說:“雖然科學家預計人類驅動的氣候變化最終會導致南極海冰減少,但這種轉變的時間和性質仍不確定。
先前的預測強調了海面淡化作用的增強和海洋分層的加強,這或許能夠支撐海冰的持續覆蓋。然而,海冰——太陽輻射的重要反射器——卻在迅速減少,這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南安普頓大學海洋科學皇家教授 Alberto Naveira Garabato 教授補充道:“新發現表明,我們目前的理解可能不足以準確預測未來的變化。”
“這使得持續的衛星和現場監測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冰海系統近期和未來變化的驅動因素。”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