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錄
本期所有文章已全部上線中國知網,也可在本刊官網www.qjem.cn下載
二
摘要
1
創業、風險投資與全球轉型
Entrepreneurship,Venture Capital, and Global Transformation
摘 要:風險投資在刺激創新創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本文分析了全球風險投資的趨勢,探討了新興市場在全球創新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國在新興市場風險投資中的引領作用。研究指出,完善法治體系、推動資本市場改革和培育耐心資本是優化風險投資生態的核心路徑;制度設計應平衡市場活力與風險管控,以構建適宜風險投資發展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風險投資;創業;創新;中國經濟
Keywords:Venture Capital; Entrepreneurship; Innova tion; China ' s Economy
作者:
喬什·勒納,哈佛大學商學院、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
Josh Lerne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
政府引導基金培育獨角獸的“X+Y+Z”密碼
The X+Y+Z Code for Government-Guided Funds in Cultivating Unicorn Enterprises
摘 要:在全球科技競爭從“單點突破”轉向“生態主導”的今天,獨角獸企業既是新質生產力的“孵化器”,更是大國戰略的“溫度計”。本文基于2009—2023年中國境內VCPE(含政府引導基金)機構投資事件數據,探究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活躍度與培育獨角獸企業之間的關系。本文研究發現,政府引導基金投資行業與獨角獸企業行業分布形成顯著交集,印證了政策引導與市場選擇的深度協同。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活躍度的提升有助于促進區域內獨角獸企業數量的增長,區域差異化指數和營商環境水平對上述關系具有顯著調節效應。進一步,本文提出,政府引導基金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效能提升依賴于三大核心邏輯:以精準投資(X)錨定技術長板、以生態賦能(Y)優化區域能力、以協同深化(Z)重構創新網絡,并結合合理有效的機制設計保證資金真正流向具有長期價值的企業,為培育世界級獨角獸企業、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提供持久動能。
關鍵詞:政府引導基金;獨角獸企業;差異化投資
Keywords:Government-Guided Funds; Unicorn Enterprises; Differentiated Investments
作者:
戴雨晗、李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Yuhan Dai, Bo Li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王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Yuan W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3
中國青年創業者特征與其經營情況動態研究
Characteristics and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 of Chinese Youth Entrepreneurs: A Microdata-Driven Analysis
摘 要:青年創業是解決青年就業問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創新的重要途徑。然而,青年創業者在經濟波動期的特征與表現仍缺乏系統性實證研究。本文基于“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OSOME)超過20萬名創業者(含10萬多名青年創業者)的調查數據,致力于探究青年創業者的群體特征、經濟波動期的表現特點以及政策支持現狀。本文研究發現,青年創業者呈現男性主導(76%)、教育水平持續優化、服務業集中(82%)、一線城市集聚等特點,并通過聚類分析識別出三類典型群體。與非青年創業者相比,青年創業者在行業選擇上更加靈活,在經營指標上波動性更大且表現偏弱,在融資行為上呈現“高需求、多渠道、高成本”的特點。此外,研究驗證了小微創業作為青年就業“蓄水池”的功能,在外部沖擊期間青年創業比例顯著上升,在就業環境改善期間則明顯收縮,且對經濟增長和政策調整等因素反應敏感。本文研究還發現,青年創業者主要面臨市場需求疲軟、能力局限、信息障礙和資金短缺等挑戰,且仍有40%~57%青年創業者未能享受任何政策紅利。基于此,本文建議強化內需擴大政策,優化金融支持體系,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提升政策支持精準度,從而構建更加有利于青年創業發展的支持體系。
關鍵詞:青年;創業活動;疫情;融資;信心指數
Keywords:Youth;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Pandemic; Financing; Confidence
作者:
孔濤,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
Sherry Tao Kong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 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
張若祺,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Ruoqi Zhang (Business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4
高管創新注意力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文本分析的證據
The Impact of Executive Innovation Attention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Behavior—Text Analysis Evidences
摘 要:本文基于企業注意力基礎觀,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構建高管創新注意力指標,采用熵權法構建企業創新環境友好指標,分析了高管創新注意力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及創新環境友好指標在其中的調節作用,并進一步研究了高管創新注意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及其具體影響路徑。研究結果表明,高管創新注意力能夠正向影響企業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具體而言,當企業創新環境友好時,高管創新注意力對企業創新投入、創新總產出和策略性創新產出的正向影響會有所強化,但對實質性創新產出的正向影響的強化效果不顯著。最終,高管創新注意力通過增加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能夠提高企業績效。
關鍵詞:創新注意力;創新環境;企業創新;文本分析
Keywords: TMT Attention to Innovation; Innovative Environment; Corporate Innovation; Text Mining
作者:
王雅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Yaxuan Wang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蔣海濤,北京來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Haitao Jiang (Beijing Life-long Learning Al Tech Co.,Ltd.)
王菲菲,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
Feifei Wang (Center for Applied Statistics, School of Statist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5
中國可轉債變相股權融資機制研究
Indirect Equity Financing of Convertible Bond in China
摘 要:本文以2006—2022年中國非金融上市公司發行的公募可轉債為樣本,首次從發行、存續到退市的完整生命周期視角,研究了中國公募可轉債實現變相股權融資的具體機制。本文發現,當定向增發面臨困難時,上市公司更加傾向于發行可轉債作為替代方案。可轉債發行后,為激勵投資人迅速轉股,上市公司會通過實施系統性的盈余管理來提振市值,并利用贖回條款強制可轉債轉股。當股價長期低迷時,上市公司會通過下修轉股價格促成可轉債轉股。這一系列措施共同解釋了中國高達95%的可轉債轉股率。最后,本文進一步發現,在上市公司促進可轉債轉股過程中,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了損失。
關鍵詞:可轉換債券;發行動機;盈余管理;贖回策略
Keywords:Convertible Bond; Issuance Motive; Earning Management; Call Policy
作者:
張勁帆、張宇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
Jinfan Zhang, Yuzhe Zh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6
數智時代營銷科技治理的挑戰與機遇:文獻綜述與研究展望
Governanc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Marketing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Intelligence Era: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摘 要: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營銷科技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營銷策略的優化,提升了營銷效率和供需匹配的精準度。然而,營銷科技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治理層面的多重挑戰。本文從消費者、企業、市場三個層面深入探討營銷科技應用中的治理問題,重點關注消費者隱私保護、企業算法治理以及宏觀影響和政策治理,回顧并分析了現有文獻,并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營銷科技;人工智能;隱私保護;算法治理;市場治理
Keywords: Marketing Technology;Art ificial Intelligence; Privacy Protection; Algorithmic Governance; Market Regulation
作者:
沈俏蔚、張穎婕、李奕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Qiaowei Shen, Yingjie Zhang, Yilin Li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
王翀,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Chong (Alex) Wang (College of Busines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劉宏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Hongju Liu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7
高管離職和繼任研究:框架、命題與方向
Executive Departure and Succession: Frameworks, Propositions and Directions
摘 要:高管離職和繼任不但事關高管個人職業生涯,更決定著整個組織的發展。Finkelstein et al.(2009)系統回顧了自Grusky(1960)以來近50年的研究進展,并提出了26個命題。易希薇等(2017)回顧了2000—2016年的研究,并提出了未來研究方向。迄今,該領域又積累了許多新成果。然而,自Finkelstein et al.(2009)以來,尚無研究系統檢視其命題的驗證情況,更無研究提出新命題。鑒于此,本文聚焦高管離職和繼任,系統回顧2008—2024年間發表于54種中英文重要期刊上的190篇文獻(含78篇中文文獻、112篇英文文獻)。首先,分別梳理了CEO離職和繼任的原因與效應;其次,回顧了非CEO高管更替的前因和后果并與CEO進行比較;最后,考察了中國情境下高管更替的獨特性。在此過程中,本文檢驗了Finkelstein et al.(2009)所提命題的驗證情況,提出了17個新命題,并從六個方面指出了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戰略領導;高管;離職;繼任;更替
Keywords:Strategic Leadership; Executive; Departure; Succession; Turnover
作者:
張三保、李佳芮,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Sanbao Zhang, Jiarui L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張志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Zhi-Xue Zhang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8
自動化時代的員工離職沖擊——基于信息加工理論的留任者生產力波動研究
Workmate Turnover in the Age of Automation—Productivity Fluctuation Analysis from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pective
摘 要:在工業 4.0 加速推進的背景下,自動化技術正深刻重塑制造業的工作場景,改變了員工的協作方式與任務分工。在這一新情境中,同事離職事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協作中斷與信息配合障礙,但其對員工生產力的動態影響機制尚缺乏系統性的理論解析與實證檢驗。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使用中國某重型裝備制造企業 2019—2023 年間 333 名一線工人的月度面板數據(7 087 人月),并輔以補充訪談,采用混合效應不連續增長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留任員工在同事離職后生產力先降后升,且在高自動化崗位,負向沖擊更強、恢復更緩慢,顯示出自動化加劇了離職帶來的信息加工負荷與認知挑戰。理論上,本文拓展了信息加工理論在自動化情境中的適用邊界;實踐上,本文為企業在自動化轉型與員工流動并存的情況下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員工離職;自動化;信息加工理論;生產力恢復
Keywords:Workmate Turnover; Autom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Productivity Recovery
作者:
馬銘澤、陳曉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Mingze Ma. Xiaoxuan Chen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馮帆,香港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Fan Feng (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9
在線醫療社區患者回報行為影響因素探究——基于醫生媒介使用視角
Exploring Factors Influencing Patient Return Behavior in Online Health Communities—A Perspective from Physicians’ Media Usage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在線醫療社區(Online Health Community,簡稱 OHC)應運而生并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成為線下醫療的重要補充部分。在線醫療改變了傳統的醫患交流模式,使醫患之間的交流從線下面對面的溝通轉變為借助文字、語音等計算機媒介進行。在交互媒介變化的情景下,醫生如何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服務以提升患者的診后滿意度,已成為當前的一個熱點研究問題。因此,本文以文字和語音兩種媒介為切入點,研究患者對醫生回報行為的影響因素。基于社會支持理論,本文構建了影響患者回報行為的理論模型。通過收集國內某在線醫療問診平臺的數據,以患者是否進行回報作為因變量,以醫生的聲音亮度、語音位置集中度、表情符號使用頻率和語氣的肯定程度作為核心自變量,建立邏輯回歸模型并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當醫生發送文字信息時,語氣越肯定,使用的表情符號越多,患者越容易對醫生產生回報行為;當醫生發送語音信息時,語音越集中,音色越明亮,患者越容易產生回報行為。在理論方面,本文從文本和語音兩個方面探究影響醫生信息傳遞和情感傳遞的因素,既豐富了社會支持理論,也揭示了醫患在線交互過程中溝通媒介的作用和影響機制。在管理實踐方面,本文的結論可以指導醫生和在線醫療平臺優化在線問診服務的交互方式,從而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在線醫療行業的服務質量。
關鍵詞:在線醫療社區;社會支持;語音數據;文本分析;患者回報行為
Keywords:Online Health Community; Social Support; Voice Data; Text Analysis; Patient Reciprocation Behavior
作者:
聶儀珂、顧正煊、 周靜,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
Yike Nie, Zhengxuan Gu, Jing Zhou (Center for Applied Statistics, School of Statist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經濟管理學刊》是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經管領域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編委會匯聚了來自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90名經濟管理領域的杰出學者,并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擔任主編。
誠摯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賜稿。相信在國內外學術共同體的努力下,《經濟管理學刊》將成為匯聚全球重要經管理論和思想的平臺,為中國的經管學術思想再添新翼,助力中國大地涌現出更多世界級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與思想。
投稿請登錄本刊官網www.qjem.cn。
投稿咨詢
劉欣欣:010-62747698
編輯部聯系
朱鶴樓:010-88379001
侯振鋒:010-88379708
郵 箱:qjem@qjem.cn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22號3號樓9層
學刊相關目錄
來源 |經濟管理學刊
審閱 | 塔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