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紅軍西征,是一次壯烈又遺憾的行動。很多人談起這段歷史,總歸一句“形勢所迫”,但如果細細剖析,除了環境和對手,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指揮決策。
我一直認為,如果那一戰由彭德懷掛帥,歷史未必會寫下同樣的句號。可能我們犧牲會小很多,可能馬步芳也吃不下那個“勝利”的果子。為啥這么說?
西征前夜:兵臨河西,危機四伏
1936年11月,西路軍出征。西路軍由紅五軍、紅九軍、紅三十軍三支主力部隊組成,總兵力約21800人。這次西征,是黨中央和毛主席出于打通蘇聯援助通道、創建西北根據地的戰略考慮。
按當時的設想,河西走廊是塊肥肉,也是要道。可別忘了,這地方是誰的地盤?馬步芳。他是國民黨的西北封疆大吏,統領馬家軍多年,兵權穩如泰山。
馬步芳對這塊地方看得比命還重,紅軍一動他就跟瘋了似的。他不是紙上談兵的軍閥,他是真的敢動真格的。他直接調集12.5萬兵力,幾乎是把西北所有能動的馬家軍部隊都抽出來了,封鎖整個河西走廊,對著西路軍開打。
而此時的紅軍,已經長征過后精疲力盡,物資極為緊張。最要命的是,這支隊伍的指揮系統不夠靈活。陳昌浩主政,徐向前指揮,表面上分工清晰,實際上權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戰場上需要臨機決斷,可偏偏這兩人意見不合。打仗講的就是一個“快”字,慢一步就可能全盤皆輸。
事實也正是如此。
河西潰敗:冰雪染紅祁連山
西路軍從1936年底一直打到1937年3月,四個月時間內轉戰千里,激戰大小戰斗數十場。可惜的是,這么一支英雄部隊最終沒能實現戰略目標。
進入祁連山后,物資斷絕、寒冷刺骨、敵軍圍堵、迷路雪山,最終僅4700人得以被救回延安。其余一部分人戰死、被俘、失散。
特別是被俘的那五千多人,馬家軍對他們的“處置”簡直慘絕人寰。有的活埋,有的剖腹,有的被迫行軍凍死在雪地。根據后來的資料統計,被俘者幾乎無一生還。這場失敗,可以說是紅軍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那么問題來了:換了人能不能打得更好?換誰?我想,彭德懷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人選。
不是后人吹捧,彭德懷確實是一員猛將,也是戰略眼光極強的指揮官。他不只是靠一腔熱血上戰場,他有條理,有策略,會變通。
咱們先不講別的,就講1935年10月的吳起鎮伏擊戰。
那時候紅軍剛結束長征,身疲馬乏。結果馬步芳不依不饒,帶了4個騎兵團將近一萬人直撲吳起鎮。主席當時緊急決定由彭德懷領兵7000人反打馬步芳。
聽起來懸吧?一個是饑餓疲憊、兵力略少的紅軍,一個是速度快、裝備精的馬家軍騎兵。
彭德懷卻干凈利落地打了個大勝仗。關鍵在哪里?一個字:準。
他精準判斷敵人行進路線,提前布局伏擊圈,把騎兵引入地形復雜的區域。然后集中火力、快速掃射、輪番打擊。一場下來,俘敵400多人,繳馬數百,兩個騎兵團全軍覆沒。
就是這場仗之后,毛主席才寫下那句:“誰敢橫槍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彭德懷的戰法其實不復雜,但非常有效:先搞清楚對手,利用地形,兵力雖少但打擊點要狠,要準,要快。這套打法如果拿到西征來用,效果如何?值得深思。
假如彭德懷統帥西征:幾個可能變化
我們不是歷史穿越劇,不搞“如果”式幻想,但作為軍事史研究的一部分,推演一種可能性,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歷史的。
彭德懷若任西征統帥,可能會有以下幾個變化:
指揮系統更精煉。
彭德懷在戰場上一向有獨立指揮權。他決策果斷,不拖泥帶水,不搞內耗。如果他統帥西征,不會出現徐向前、陳昌浩“文武不合”的局面。
作戰更講節奏與地形。
河西走廊地形多變,有山有沙有峽谷。彭德懷善用地形,擅長誘敵深入,可能會設伏多次分批殲敵,而不是一路頂著頭皮強沖。
更善于調動士兵戰斗意志。
吳起鎮之戰,彭德懷用歌謠普及反騎兵戰術。他從士兵認知水平出發,激發士氣。如果西征中遇到大面積心理崩潰,他可能更有辦法“穩人心”。
謹慎推進,避免深陷孤地。
西路軍后期深陷祁連山,一是敵封路,二是走得太深退不回來。彭德懷指揮習慣上是邊打邊建根據地,邊戰邊休整。他不太可能貿然孤軍深入。
當然,形勢終歸復雜,不能說彭德懷在一定能勝,但“少敗”“不敗”“不被全殲”是大概率事件。
歷史后話:蘭州戰役的終局
再往后看,1949年彭德懷指揮蘭州戰役,再次與馬家軍正面對抗。
那次馬家軍不是守不住,是被打得潰不成軍。彭德懷帶兵僅用六天時間,攻占蘭州,活捉了馬步芳的心腹部將馬步成,徹底終結了馬家軍在西北的統治。
馬步芳這位多次在歷史中扮演“阻擊紅軍”的角色,最后還是敗在了紅軍將領手中。
而彭德懷這一生,幾乎和馬家軍始終有著某種“冤家”關系。從吳起鎮到西北解放,從草莽沖突到軍政對決,勝負已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