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報道,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在華盛頓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試圖構建稀土供應鏈多元化體系。這一動作被外界普遍解讀為針對中國在全球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然而戲劇性的是,就在四國謀劃“稀土聯盟”之際,美國商務部于7月3日突然宣布取消芯片設計軟件對華出口限制,此舉被多家媒體視為用技術讓步換取中國稀土出口松綁的策略。
這場看似矛盾的外交博弈背后,是中美在關鍵戰略資源領域的深度角力。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3年中國稀土精煉產能占全球92%,其中鏑、鋱等重稀土加工幾乎處于壟斷地位。這種結構性優勢讓中國在稀土管控上擁有絕對話語權。今年4月中方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后,德國大眾、美國特斯拉等企業雖能通過民用許可維持生產,但洛克希德·馬丁等軍工企業卻因無法獲得關鍵材料陷入困境。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稀土出口環比增加23%,但軍工用途的稀土供應幾乎歸零,這種“民用放寬、軍工嚴控”的策略精準卡住了美國的脖子。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資料圖)
面對中國的反制,美國試圖通過聯盟施壓。QUAD啟動的“關鍵礦產倡議”計劃整合四國資源,目標直指中國主導的稀土產業鏈。但這一聯盟從誕生之初就面臨多重困境。首先是內部利益分歧:日本因擔憂美國加征汽車關稅推遲防務會談,澳大利亞對AUKUS核潛艇協議的不確定性心懷不滿,印度則對美國在印巴沖突中的立場耿耿于懷。其次是技術短板,美日印澳至今未能突破稀土精煉技術瓶頸,即便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計劃擴建馬來西亞工廠,也難以在2025年中期前形成有效產能。更關鍵的是,美國國內政治分裂削弱了政策執行力——就在QUAD外長會當天,20個州的總檢察長聯合起訴特朗普政府,質疑其數據共享政策的合法性。
就在聯盟蹣跚起步之際,美國政府卻突然在芯片領域做出讓步。7月3日,美國商務部解除了對新思科技、楷登電子等3家企業的EDA軟件出口限制,這三家公司壟斷全球70%以上的芯片設計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動作與中國稀土管控形成明顯呼應。此前美國曾以“對等關稅”施壓,但中方通過要求企業提交生產數據、最終用途說明等嚴苛條件,迫使美國在日內瓦和倫敦的談判中妥協。此次芯片限制解除,正是落實雙方磋商共識的具體舉措。值得關注的是,英偉達等企業因對華出口受限已出現巨額虧損,其CEO黃仁勛直言“失去中國市場需填補相當于季度營收20%的缺口”,這種市場壓力顯然加速了美國政策的轉向。
稀土(資料圖)
不過,美國的策略調整并未改變其戰略意圖。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通過QUAD構建“稀土統一戰線”,另一方面援引《國防生產法》推動國內礦產擴產,試圖實現“一箭三雕”:既反制中國稀土管控,又迫使半導體企業加大在美投資,同時在韓美關稅談判中施壓。但現實困境遠超預期——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年年巨虧,三星對美國補貼政策的反復無常望而卻步,韓國在關稅談判中反而態度強硬。這種“既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做法,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顯得尤為不切實際。
中國顯然早已洞悉美國的戰略意圖。近期中國對稀土產業進行了兩次重大調整:一是更換中國稀土集團高層,啟用國際專業人才;二是修訂《礦產資源法》,將“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寫入立法目的。這一系列動作釋放出明確信號:中國正從資源開發轉向戰略資源保障,任何試圖以聯盟施壓換取稀土利益的行為都將面臨更嚴厲的反制。正如印尼近期提出與美國合作開發鎳礦時,中方以技術輸出國身份直接介入,警示各國不得用中國技術紅利損害中方利益。
稀土(資料圖)
這場稀土與芯片的博弈,本質上是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縮影。美國試圖通過聯盟和技術封鎖重塑優勢,但中國憑借全產業鏈布局和精準反制策略掌握著主動權。隨著中國稀土管控的影響持續顯現,特朗普政府的“一箭三雕”計劃正在現實面前逐漸崩塌。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單邊主義的對抗都難以奏效,唯有平等對話才是破解困局的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