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人來說,21世紀最大的變數是什么?
既不是911事件里轟然倒塌的雙子塔,也不是十年前蘋果公司掀起的智能手機革命,而是近在眼前的中國崛起。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說過:要是所有中國人都過上美國式生活,對我們就是場災難。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美國一聽到“中國”二字就如坐針氈?
如果中國沒有崛起,美國人就真的能過上舒適的生活嗎?
超級大國,力不從心
不可否認的是,自蘇聯解體后,美國現在還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不僅在全世界耀武揚威,而且還到處搞霸權。
但中國快速崛起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攪亂了美國的全球計劃。
美國近年來軍費的猛漲,就能看出中國崛起給美國帶來的沖擊。
2024年,美國軍費沖到886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比2023年漲了3.2%。
更嚇人的是,五角大樓計劃今年的軍費還要漲到8950億左右,2026年美國軍費很可能要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這是什么概念?美國軍費占全球四成,比中國、印度、英國等八個國家的軍費總和還多!
在一眾北約國家中,美國一家的軍費開支就占了北約的六成多。
美國軍費為何要花這么多錢?說白了就是怕跟中國真打起來。
自從奧巴馬2012年搞“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就不斷往亞太調兵遣將,想壓住中國崛起的勢頭。
2022年,美國《國防戰略》直接點名,稱中國崛起是對美國“最全面、最系統的挑戰”。就連五角大樓財政部門的美國官員都說:“中國崛起是美國軍費上漲的主因之一。”
中國實力越強,美國就越在亞太砸錢,編織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網。
美國印太司令部光2023年就獅子大開口,要了150多億美元,專門加強亞太軍事存在。
美國這兩年還拉著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頻繁搞海上聯合軍演,想弄個針對中國的“小北約”。
可美國光盯著亞太,中東和歐洲就顧不上了,結果兩頭落空。
如今俄烏沖突拖得這么久、鬧這么大,說明美國霸權那套已經不管用了。
歐洲那邊俄烏沖突越打越兇,美國給烏克蘭的援助也根本不夠用,澤連斯基頻繁游說歐美,跟西方政客“哭窮”
在處理俄烏問題時,美國的特朗普、拜登兩任政府非要搞霸權,法德等國主張和平對話,這種分歧讓美國在歐洲越來越沒話語權。
對美國來說,最要命的是如今的天價軍費嚴重擠占了民生支出。
要是中國沒崛起,美國其實完全可以拿軍費去修路、搞福利,踏踏實實地去改善民生。
在軍費開支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美國如今的民生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數據顯示,美國現在近2800萬人沒醫保;學生貸款總額超1.7萬億美元,把年輕人壓得喘不過氣。
張口閉口“快樂教育、人才治國”的美國大學生,過得并不比現在中國的90后、00后輕松。
美國的基礎設施如今也早已老化,高速公路失修、地鐵漏水對美國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一些美國三線城市的地鐵,如今甚至成為了乞丐、罪犯的天堂,導致不少美國公民在晚上8點后就不敢坐地鐵回家。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給基建打分,只給了個C-。
那么,美國的基建老化問題還有沒有彌補的余地?
非營利組織“沃爾克聯盟”稱,美國政府至少得花1萬億美元才能修好積壓的基建。
全美有22萬多座橋有問題,美國專家估計2020到2029這十年,基建資金缺口高達2.5萬億美元。
要是美國政府把2024年9000億軍費拿一半搞基建,其實5年就能填上這個窟窿。
中國的強勢崛起逼著美國在軍事上燒錢,這些錢本該用來改善民生。
試想一下,要是中國沒崛起,美國就不用滿世界駐軍保老大地位,也不用在亞太搞這么多軍事動作。美國人可能早就用上更好的福利、更現代的設施、更優質的教育醫療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美國雖然基建差,但畢竟如今也是穩坐GDP第一的寶座,中國和美國的GDP總量仍有相當的距離。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繁榮假象,現出原形
美國總自夸是世界經濟的“燈塔”,全球市場經濟的標桿,可中國的強大卻無情地破了這個“美”夢。
中美貿易摩擦從2018年越鬧越大,迄今仍沒有消停的信號。
可是,在這場由美國最先挑頭的貿易摩擦中,美國人從頭到尾就沒占到什么便宜。
2025年頭兩個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就高達529億美元。
更夸張的是,2025年4月單月逆差616.2億,整個第一季度逆差沖到了4254.9億。
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自己都認了:“關稅戰根本沒解決逆差問題。”
這說明了什么?恰恰證明美國經濟太依賴中國,想和中國脫鉤也沒辦法。
根據美國版的“淘寶”亞馬遜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商品漲價速度比通脹還快。
在特朗普強加關稅下,美國老百姓得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買單,因此日用品的漲價特別明顯。
今年特朗普在4月對華加征報復性關稅后,美國各大地區的超市甚至掀起了一股狂熱的搶購風潮。
美國消費者搶購的,大部分都是中國貨。
事實證明,當一個國家無法保證人民的幸福生活時,人民會用腳來做出最誠實的投票。
而那些曾經信了特朗普會帶領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國選民,如今恐怕腸子都悔青了。
在通脹壓力下,美國消費者的信心也受影響,最新調查顯示預計2025年通脹率會漲到5.1%,說明都擔心物價繼續漲。
也正是因為中國崛起,美國才能過得這么輕松。
美國老百姓還能享受便宜的中國貨,不用多掏關稅錢;美國企業還能自由選全球供應鏈,不用擔心中美沖突;美國政府也能把對付中國的資源拿來搞經濟,讓美國人過得更滋潤。
但其實中美經濟脫鉤的惡果還遠不止這些。
中國制造業崛起后,美國企業的技術優勢被打破了。比如半導體,中國芯片進步飛快。
美國沒有想到的是,2018年美國還在半導體供應鏈上卡中國的脖子,可短短6年之后,亞太地區的芯片銷售就增長了18.2%,中國市場增速18.9%,超過全球水平。
而在美國人專長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這些前沿領域,中國也在追趕,并且表現絲毫不弱于美國。
對美國來說更要命的是,中美脫鉤正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越來越多亞洲國家跟中國加強經濟聯系,抱團抵抗美國壓力。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有一句話說得實在:“中美經濟脫鉤代價巨大,最后買單的還是美國老百姓。”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忙著跟世界脫鉤時,中國卻在擴大開放。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如今已有150多個國家加入,形成全球合作網。
中國還積極參與RCEP這類自貿協議,這是一條跟美國單邊主義截然相反的道路。
其實在2025年5月,美國曾短暫宣布對華減少貿易措施,市場馬上回暖。但這種緩和很快又被特朗普更強硬的政策取代,暴露了美國精英對中國崛起的焦慮。
其實美國心知肚明,要是沒有中國崛起,美國還能繼續當全球經濟霸主,操控國際規則,享受“美元特權”的好處。
只可惜,在中國崛起的歷史大勢所趨下,美國人享受霸權特惠的好日子,恐怕是要到頭了。
死磕中國,自尋死路
美國怕中國崛起,骨子里是擔心霸權不保,甚至是擔心歐洲、日本在美國衰落后,對它的清算。
畢竟美國稱霸全球近百年,得罪的國家實在太多了。
歐洲和日本之所以不敢和美國叫板,就是忌憚美國迄今仍舊是全球第一的實力。
可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面臨的全球環境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生前最后一次訪華時曾感嘆:“中國的發展超出我們想象。”
基辛格這話道破了美國精英的心思——他們低估了中國,更低估了歷史潮流。
美國“遏華”戰略注定會失敗,因為這違背歷史規律。
回看歷史,靠掠奪他國建立的霸權都長不了,蒙古帝國、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無不盛極而衰,今天風光不再。
不同于既往世界帝國的強盛,美國的繁榮建立在美元霸權和軍事霸權上。
這套不公平的國際秩序,讓美國無數次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在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下,美國的這套游戲規則已經玩不轉了。
如果說美國代表舊秩序,中國就代表未來方向。
美國想遏制中國崛起,不僅不會成功,反而會加速自己衰落。
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里警告過:“當帝國軍費超過經濟承受力時,衰落就開始了。”
因此,中國崛起影響美國人民的幸福生活,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實現強大,不在于他如何把自己的尊嚴建立在凌辱他國的基礎上,而是真正尊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讓他們有免于物質匱乏的自由、有免于貧困的自由。
而這正是中國如今走的道路,我們管這條道路叫“和平崛起”。
歷史終將證明,中國和平崛起勢不可擋。
當美國人還在幻想沒有中國崛起該多“舒坦”時,中國已經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為真正的強國,不是靠掠奪霸凌他國來求“舒服”,而是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繁榮。
中國道路告訴世界,霸權主義終將失敗,和平發展才是人類的未來。
當美國精英為失去的“舒適”哀嘆時,歷史車輪早已碾碎他們的傲慢偏見,奔向了一個更公平、更和平的新時代!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3-28: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薩克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美政界應認清,中國崛起有利于美國”
環球網:2023-07-28:“美國該冷靜下了,我們得承認中國崛起對世界有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