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下旬,得知要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許光達忐忑不安,輾轉反側。他先后多次向負責評銜工作的彭老總和羅帥等人“上書”請求降銜,但均被一一回絕。以至于事后得到教員的高度贊揚:
作為原紅二方面軍出身的唯一一位開國大將,許光達不僅在戰爭年代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更為難得的,是他在黃埔炮兵科班學歷之外,有著系統留蘇深造裝甲兵理論的基礎。
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新中國成立之初,周總理與朱老總之間為“爭”許光達這位高端人才,還產生了一些有趣的插曲……
1932年初,為擴大洪湖革命根據地,賀龍領導的紅3軍適時發起了襄北攻勢。
時任紅25團團長的許光達奉令率部向敵軍縱深穿插,借此分割敵人,而后逐個殲滅。不幸的是,許光達在25團2營靠前指揮時,被迎面打來的一發子彈擊中胸口。
這是繼南昌起義的三河壩戰斗負傷后,許光達的第二次負傷,傷勢也比之前嚴重得多。
很快,昏迷不醒的許光達被送到洪湖蘇區翟家灣紅軍醫院救治,但在有限的醫療條件下,醫生們三次冒險給許光達開刀,卻都因無法找到彈頭而失敗。
關鍵時候,賀老總拍板將許光達送往上海治療。不巧的是,安排給許光達治病的這家醫院被反動派查抄,好在許光達及時轉移,才躲過了這一劫。
隨后,組織便將他列入抽調到蘇聯學習的干部名單上,許光達很快又踏上了前往蘇聯一邊學習一邊療傷的路。
1932年10月,許光達一行約50人進入莫斯科國際列寧學校中國班學習。
為了能跟上節奏,許光達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語言障礙。為此,他狠下一番功夫,用最短的時間迅速掌握俄語交流要點,而后又閱讀了大量革命理論和書籍。
不久之后,許光達接到了組織的最新指示,要求他和一部分同志轉去學習坦克、炮兵等軍事技術。
而之所以讓許光達等人轉學坦克、炮兵等裝甲技術,主要還是源于我軍要組建屬于自己的裝甲兵部隊的初衷。
長征剛一結束,教員便敏銳察覺到,在未來戰爭環境下,坦克將作為一種新型的武器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為適應日后機械化戰爭的大趨勢,培養相關人才已是刻不容緩。
1936年8月,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莫斯科國際列寧學校組織了一個40多人的汽車訓練班,主要以學習汽車、炮兵和坦克技術、戰術為主,后又改稱東方大學軍事訓練班、坦克特種兵分部,主要學習坦克技戰術,許光達擔任分部副主任兼書記。
延安這邊也于次年專門創辦了一所摩托學校。除教授馬列主義和文化課外,主要就是學習裝甲和航空兩個專業方面的汽車、坦克戰術、航空以及修理等。
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摩托學校還是為我軍培養了不少人才,也為建國后裝甲兵建設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此外,借助盛世才與蘇聯交好并利用蘇械裝備建立起一支機械化旅的契機,西路軍總支隊也將赴蘇聯學習的計劃改為留在新疆學習汽車技術、裝甲車駕駛和實彈射擊。
1938年初,抵達延安不久后的許光達被任命為“抗大”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3分校校長,在同年11月的歡迎大會上,教員這樣勉勵他們:
10年后的1948年4月,彭老總指揮西北野戰軍接連取得瓦子街戰役、黃龍山戰役和洛白公路追擊戰的勝利,打通了全軍進軍關中的大門。
而在洛白公路追擊戰,我軍成功繳獲了敵軍的7輛坦克。有意思的是,這七輛坦克后來也成為西野裝甲部隊的基礎。
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經注定了許光達日后與新中國裝甲部隊的不解之緣。
1949年12月28日,許光達奉彭老總之命從蘭州趕赴北京,參與起草西北野戰軍工作報告,期間與主持政務院工作的周總理多有接觸。
周總理敏銳地發現,許光達不僅儀表堂堂、談吐得體,又兼文化素養高、精通俄語,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考慮到建國后外交重心在蘇聯及東歐,許光達的優勢明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周總理的考慮,無疑也是符合許光達實際情況的。許光達在蘇聯學習多年,懂得俄語是他的優勢,而新中國成立后,主要打交道的國家就是蘇聯與東歐各國,在這方面許光達有天然的優勢。
不過,朱老總、彭老總顯然又不肯“放過”許光達這樣一個人才,況且當時組建裝甲兵部隊在即,排在朱老總、彭老總名單上頭號推薦的人就是許光達。
最終,決策權還是擺在了教員面前。在討論環節,朱老總再次力陳自己對許光達擔任裝甲部隊負責人的看法:
權衡再三后,基于軍隊建設的緊迫性,尤其是裝甲兵作為新生技術兵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員最終拍板決定由許光達出任裝甲兵司令員一職。
隨即,彭老總借家宴的機會向許光達傳達了這一指示。許光達聞言,也不拖泥帶水,當場就直接表態:“讓我搞裝甲兵,我后半輩子定把心血用在裝甲兵上。”
1950年5月,許光達以一野第2兵團司令部為基礎籌建裝甲兵司令部。同年6月,他被正式任命為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
之后,他又將政治部、后勤部、技術部的班底也拉了起來,抽調全軍所屬的坦克部隊和蘇聯援助的一批坦克和自行火炮,組建了三個坦克師、兩個機械化師和40多個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
新中國的裝甲兵部隊,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一點一點的成型。
從建國后許光達就投入到我國裝甲兵的建設中,直至他去世,心里始終記掛著這件事,他不看重個人名譽,幾次辭讓大將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取消軍銜制、改為評定行政級別后,許光達堅持要求自降一級,成為當時開國大將中唯一一個低于行政四級的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