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越南商品征收20%基礎關稅。
而越南對美國產品則保持“完全開放”,對經越南轉運的他國商品征收40%懲罰性稅,越南則對美國商品全面零關稅開放市場。
越南在關稅問題上給美國“跪下”后,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面對特朗普的施壓,倒戈的兩個中國友國分別又是誰呢?
越南妥協的深層動因
越南的妥協讓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越南就像是直接對特朗普政府“低頭”了,美國要求越南開放市場,對其進口的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而一旁的中國,面臨著20%的關稅,看到這里,誰不明白,越南這次是把美國的“面子”給捧了個夠,讓人看了都覺得有點別扭。
特朗普也沒閑著,要求越南承諾,任何通過越南轉運到美國的商品都要加收40%的關稅,這招明顯是針對中國的,東南亞的供應鏈和中國深度交織,特朗普這么做,就是要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合作給搞得一團亂。
讓你繞道走,不行!讓你通過越南打擦邊球?不行!特朗普這一波操作,堪稱“深思熟慮”,在中美博弈的大棋盤上,插入了一顆小小的“棋子”,讓東南亞和中國之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合作的氛圍也變得更緊張了。
這時候的越南就成了一個不太能回頭的角色,7月9日,是特朗普宣布的暫停90天“對等關稅”的期限,可全球很多國家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普遍持反對態度,雖然他們嘴巴上沒說什么,但都在拖著,不肯答應特朗普的要求。
每個國家都在等著看特朗普到底能撐多久,最后期限到了之后他還能咋整,然而,越南卻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擇了妥協,這下,不僅打破了僵局,還讓那些還在徘徊、猶豫不決的國家開始有點動搖,越南都給美國“跪了”,接下來是不是輪到他們也得低頭了?
這種“先例”一開,特朗普的氣焰立馬高漲,關稅政策豈能不更猛?接下來的談判中,如果其他國家想要和特朗普達成協議,那關稅的水平肯定不會低于20%,要是還想得到優惠,那就得乖乖低頭。
越南這一讓步,給特朗普開了個口子,今后他勢必會把關稅當作向其他國家施壓的常規手段,就像是給別人撒了一把鹽,越南的妥協讓特朗普有了更多的底氣,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被迫接受這樣的“交易”。
越南這一次的妥協,不光讓它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還無形中給世界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特朗普這一招“軟硬兼施”玩得精明,卻也給國際社會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震蕩。
越南可能會后悔,其他國家則得好好思考,到底是跟上越南的步伐,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給特朗普一個“下馬威”。
柬印“跟風”
柬埔寨和印尼最近的一系列“跟風”舉動,更讓人目瞪口呆,簽約速度堪比閃電,7月4號的時候,副首相孫占托和美國助理貿易代表埃勒曼的視頻會議僅僅只持續了90分鐘就敲定了協議。
如此高效背后,真的是有點“生死攸關”的意味——特朗普早就亮出了49%的關稅大刀,威脅如果在7月9日前不達成協議,柬埔寨的商品就得被加稅。
其實,柬埔寨的情況也不復雜,它的命脈就是那些出口到美國的服裝、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幾乎整個經濟都依賴這部分出口,關稅一加,幾百萬工人的飯碗立馬要泡湯。
這一次的協議基本上復制了“越南模式”,越南模式就是美國給你20%的關稅優惠(比那49%的懲罰性關稅好太多),但是前提是你得嚴格檢查出口商品的原產地,絕對不能讓中國的商品從柬埔寨繞道進入美國市場。
柬埔寨為了保證自己的經濟不崩潰,答應了這個條件,還承諾增加從美國進口農產品,說白了,這就是個“賣身求生”的協議,經濟主權讓渡得很徹底,但小國在大國之間生存的無奈也就這么表現出來。
同時,印尼也不甘示弱,剛剛宣布與美國達成了一個“大膽協議”,涉及到礦產、能源、國防和金融支付等多個領域,價值高達340億美元,你以為這只是單純的貿易合作?
不,他們居然同意對1700多種美國商品實行接近零關稅!這其中還包括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醫療設備等關鍵領域。
而且最關鍵的——印尼還同意讓美國優先進入它的礦產市場,特別是對于鎳等電動汽車電池的核心原料,這一決定無疑讓美國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多了一條道路。
這筆大買賣,簡直讓人想問一句:印尼這是給美國送“金山”了嗎?尤其是鎳,作為全球最大鎳生產國,印尼的鎳儲量占全球的24%,對于美國來說,正是解決新能源和軍工產業“卡脖子”問題的重中之重。
再加上印尼承諾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還打算采購更多美國軍事裝備,這無疑是把自己賣給了美國,連“戰略投名狀”都不帶遮掩的,說白了,柬埔寨和印尼都處于生死存亡的邊緣,面對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它們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
柬埔寨對美出口占其總出口的40%,如果關稅一加,它的經濟就得出大血,印尼的情況也不妙,美國一打關稅,棕櫚油、橡膠等支柱產業也得大受影響。
而且這兩個國家的產業鏈本來就和中國深度捆綁,柬埔寨65%的服裝原料、越南70%的電子零件都依賴中國供應,可一旦美國的“轉口稅”來了,它們就得在供應鏈上做選擇——是繼續和中國合作,還是直接和美國走得更近?
要是和中國的原料供應鏈不斷,它們可能就失去了美國市場,本來,柬埔寨的洪馬內首相還想通過提出“鉆石六邊”合作框架,平衡中美利益,但是美國協議中的“原產地審查”條款,直接讓這個想法變成了空中樓閣。
現在,柬埔寨只能選擇和美國站隊,要么徹底迎合,要么忍受經濟毀滅性的打擊,就在柬埔寨簽完協議后,立刻派出特使去中國解釋這份協議“臨時避險”的性質,像是在向中國保證:嘿,我們這事兒只是為了應急,別急著對我們下手。
而印尼則在第二天就趕去參加中-東盟人工智能合作中心的啟用儀式,說白了,這就是兩國在兩邊下注,試圖把自己夾在中美之間,這種“左右逢源”的姿態,真的是小國求生存的真實寫照。
說到底,柬埔寨和印尼這波操作,顯得有點像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掙扎:美國給你來個“關稅威脅”,你不得不低頭,選擇投降,雖然表面上看是“倒戈”,但背后卻是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選擇。
中國應對策略
7月6日商務部正式宣布對越南進口的滌綸短纖啟動反傾銷調查,涉及金額高達12億美元,對于那些試圖通過不正當競爭搶占市場份額的行為,中國的回應可謂迅速而精準,直指核心,目的是保護國內產業,保證市場的穩定性。
而對于柬埔寨,中國更是通過調整橡膠制品的關稅配額,減少至2025年預計的5萬噸,這樣一來,不僅是對柬埔寨貿易行為的回擊,也是給其與美國合作的背后定下警告,提醒其三思而后行,別把中柬關系搞得太復雜。
同時,中國國內的產業鏈回遷計劃也是穩步推進,工信部在這個關鍵時刻出臺了《紡織產業回遷引導政策》,為那些從越南撤回來的企業提供了設備補貼和社保減免的“雙重優惠”,給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2025年上半年,已經有56家企業申請回遷,而預計這些回遷的企業能帶來10萬個就業機會,算一算,這不僅能緩解國內的就業壓力,還能增強國內紡織產業的競爭力,減少依賴那些不太穩定的海外供應鏈,讓中國的產業鏈更加牢固。
當然,中國也沒有忽視東南亞的伙伴,7月8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談判速度加快,特別是在“供應鏈安全”條款上,預計首批會涵蓋泰國、老撾等六個國家,這對于中國來說,不僅能保障企業在東南亞的投資安全,還能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在這個區域的經濟合作空間。
這個操作,簡直是“敵人退一寸,我們進一尺”,通過強化區域合作,順帶擴大影響力,打破外部的壓迫,所以說,面對這一連串的貿易挑戰,中國的反應速度和應對策略可謂是迅猛且精準,幾乎是憑借多條腿走路,穩扎穩打地走向更有利的局面。
印尼稱有信心與美國達成“大膽”貿易協議 涵蓋能源、礦產和國防等領域 金融界 07-04 14: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