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七星關區田壩橋鎮以硝灰洞村瓜塘組、陳家灣組為試點,創新推行“群眾自選、自商、自愿、自評”的自治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積分激勵、長效管護”的農村環境治理新路徑,推動“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落地見效,實現鄉村環境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
走進田壩橋鎮硝灰洞村,整潔的村道,兩旁綠樹成蔭,家家戶戶門前干凈整潔,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以前房前屋后雜物亂堆,現在大家輪流監督,環境干凈多了!”硝灰洞村陳家灣組村民陳天明對推選出的“寨管家”連連稱贊。
硝灰洞村“最美庭院”。
群眾“自選”強隊伍 凝聚治理合力
為破解農村環境治理“干部干、群眾看”的難題,田壩橋鎮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群眾會推選鄉賢寨老、退役軍人、黨員群眾等組成“寨管家”和“理事會”。其中,“寨管家”負責日常巡查、評比組織,“理事會”重點幫扶無人管、無力管的家庭清理房前屋后雜物。
硝灰洞村積分小屋。
履職積極的成員可獲得積分獎勵,極大調動了參與熱情。“以前環境衛生靠干部催,現在大家主動干,效果大不一樣!”陳天明感慨道。
群眾“自商”定規矩 共筑文明鄉風
如何讓治理標準更接地氣?田壩橋鎮將話語權交給群眾。“寨管家”牽頭召開院壩會,商議制定《環境衛生評比標準》,將亂堆亂放、畜禽圈養等納入村規民約,并創新設立“衛生繳費制度”——一般戶、商鋪戶、困難戶分類繳費,資金用于公共區域保潔。
田壩橋鎮黨委副書記徐東表示,通過“制度約束+自我管理”,讓試點組逐步實現“村民事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守”。
群眾“自愿”齊參與 激發內生動力
“我又積得4分,今天想兌換一個小瓶洗滌劑。”
“我累計有30分,超市里有這么多東西,先讓我選選適合兌換的物品。”
“攢積分能換米油,還能評先進,誰不積極?”.......
村民通過參與整治攢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硝灰洞村積分小屋內,貨架上整齊擺放著雨傘、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據了解,這是田壩橋鎮聯合愛心企業建立的“積分小屋”,創新推出“積分十條”管理辦法,村民通過參與整治可攢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積分結果還與“最美家庭”評選掛鉤。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
目前,“積分存折”已覆蓋家家戶戶,群眾從“旁觀者”變為了“主力軍”。
“垃圾分分類,環境更金貴!”朗朗上口的順口溜通過大喇叭傳遍村組。鎮村兩級通過短視頻、走訪宣傳、集中大掃除等形式廣泛動員,不斷提升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意識,引領文明鄉風,建設美麗家園,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群眾“自評”促長效 擦亮鄉村底色
長效管護關鍵在監督。田壩橋鎮建立“周評月比”機制:“寨管家”每周巡查打分,督促整改;“群眾月評”會上公開評選“最美庭院”“衛生示范戶”,頒發流動紅旗和獎品。
“現在誰家衛生差,自己都覺得臉上掛不住!”村民陳大姐笑著說。
自開展“兩清兩改兩治理”行動以來,田壩橋鎮動員群眾拆除殘垣斷壁16處,亂堆亂放整治688處,召開群眾會和院壩會宣傳“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120次,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畢節市田壩橋鎮硝灰洞村干凈的道路。
田壩橋鎮通過“四自”工作法,變“政府干、群眾看”為“一起干、共同管”,不僅破解了環境治理“一陣風”難題,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下一步,田壩橋鎮將總結試點經驗,在全鎮范圍內推廣“群眾自治+積分管理”模式,以實現美麗鄉村的長治久美。(圖/文 范俊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