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廣告信息
眼下,鹽倉鎮的馬鈴薯陸續成熟。7月2日,在鹽倉鎮么站社區馬鈴薯種植大戶高艷的基地里,務工群眾正忙著采挖馬鈴薯。
采收馬鈴薯
“今年我種了210多畝洋芋,從農歷正月種到三月初,用的都是希森6號、云薯104這些優良品種。” 高艷介紹,錯峰種植讓馬鈴薯分批次成熟,持續供應市場。當天采收的希森6號,每畝產量4000到4500斤,按每噸1300-1400元的市場價,收益十分可觀。
剛采收的馬鈴薯
馬鈴薯的豐收,不僅讓種植戶鼓了腰包,也為周邊群眾創造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鹽倉社區群眾王正美一邊分揀馬鈴薯一邊說:“栽的時候來務工,收的時候也來,一天能掙100塊錢,既能照顧家里,又能增加收入。” 小小的馬鈴薯,成了帶動當地居民增收的 “香餑餑”。
采收馬鈴薯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鹽倉鎮立足實際,把馬鈴薯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主導產業。鹽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熊銳介紹,今年,鹽倉鎮積極爭取30萬元財政銜接資金采購種薯免費發放給農戶,還爭取到100萬元資金,以 “先建后補” 的方式,按每畝200元補助脫貧戶,共計補助3000畝。同時,大力培育、引進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帶動農戶共同發展。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今年鹽倉鎮馬鈴薯種植面積超5萬余畝,預計產值可達1.5億元以上。
采收馬鈴薯
此外,鹽倉鎮還探索出“馬鈴薯 + 蔬菜” 輪作模式。馬鈴薯收獲后,緊接著種植白菜、蓮花白等 “短平快” 蔬菜,實現一地多用、一地多收,讓土地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從田間的豐收,到農戶的增收;從政策的精準扶持,到產業模式的創新升級,鹽倉鎮正用小小的馬鈴薯,鋪就一條越走越寬的鄉村振興之路,讓“金疙瘩” 真正成為百姓致富的 “金鑰匙” 。
威寧融媒記者 陳 逍
編輯:馬召鳳 ▏責編:李云俠 ▏編審:何 歡
終審:趙 杰 ▏監制:馬勛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