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姐妹勝似姐妹,不是親戚勝似親戚,26年,一對鄰居互相照顧,在北京市懷柔區北房鎮黃吉營村,今年65歲的魏淑伶,在自身腿腳不便的情況下,一直在照顧著殘疾鄰居馬滿霞,26年從未改變。
魏淑伶(右)和馬滿霞(左)。懷柔區委宣傳部(文明辦)供圖
一件小事改變的鄰居
28年前,當時24歲的馬滿霞嫁到黃吉營村,和村民王守來結成夫妻,馬滿霞是一位視力低下的殘疾人,幾近失明。王守來雖然對妻子關愛有加,早晚為馬滿霞做飯料理家務,但他白天要外出打工,只能留馬滿霞一人在家。1999年馬滿霞家蓋新房,有一次到隔一條街的魏淑伶家借工具和碗筷,魏淑伶才認識馬滿霞一家人,并了解到馬滿霞是一名殘疾人。
魏淑伶年幼時患過小兒麻痹癥,并留下了后遺癥,行走十分不便,對馬滿霞的處境也感同身受,“我第一次到馬滿霞家時,見她正在將燒開了的水往暖瓶里倒,由于視覺不佳,灑了不少。我就接過她手里的燒水壺,幫她灌了水。也是這一次,我意識到,馬滿霞需要有人幫助。”魏淑伶說。
從此以后,魏淑伶就主動承擔起照顧馬滿霞的任務,成了馬滿霞家的常客和生活幫手,白天馬滿霞老公不在家時,魏淑伶就幫助做飯、干活、陪她遛彎……力所能及地照顧她,這一照顧就是26年。
馬滿霞管魏淑伶叫老姐,兩家相距100多米。每天臨近中午時,魏淑伶都要到她家轉一圈,為她做些午飯,有時來不及做飯,就把自家做好的飯菜端給馬滿霞或帶馬滿霞到自家吃。
菜團子、餡合子、燉小魚……魏淑伶還經常給馬滿霞改善伙食。有了魏淑伶的幫助,馬滿霞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一對互相扶持的姐妹
2023年,馬滿霞因為膽結石和頸椎病做手術,住院期間魏淑伶不僅去醫院看望,出院后還變著花樣給馬滿霞做好吃的。同年12月,馬滿霞的老公也因病住院,魏淑伶連續給馬滿霞送了10天飯。“我老姐這么照顧我,比我親姐姐還要親。”馬滿霞說。
不只是做飯送飯,馬滿霞家有什么活兒,魏淑伶也是幫著干。家里煤氣罐該換了,只要給魏淑伶打電話,她就開著電動三輪車幫她換。有一年冬季下雪之后,魏淑伶剛到馬滿霞家,就看見馬滿霞要爬梯子到房頂上拿柴火,說該燒炕了。魏淑伶趕忙說,“別動,我幫你去拿。”
2023年12月13日,馬滿霞的老公還沒出院,村里下起了大雪,魏淑伶就來到馬滿霞家,問她吃沒吃早飯,還告訴她中午別做飯了,給她送過來。等雪停了,魏淑伶還幫忙把馬滿霞家院子里和門口的雪給掃干凈。“我老姐本身腿腳不方便,這大雪還過來看我,我特別感動。”馬滿霞說。
2025年6月,馬滿霞的兒子結婚,魏淑伶比自己兒子結婚還高興,幾乎天天在馬滿霞家,和她一起收拾。馬滿霞把小屋里的破爛都搗鼓出來,魏淑伶一趟趟拉了一共三車去賣破爛,自己裝車、自己拉、自己卸車。婚禮當日,魏淑伶全家出動,老公幫忙支應客人,兒子開車到琉璃廟接親戚,魏淑伶在飯店幫忙照看東西,一起操辦著婚禮。
一個贈人玫瑰的好人
看到馬滿霞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魏淑伶也很欣慰。平日里,只要有時間,魏淑伶還帶著馬滿霞外出遛彎,陪她散散心。有時候還開著電動三輪車帶著馬滿霞外出理發或逛菜市場。“如果不帶她出去,她每天就只能憋在屋里,對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一有空就帶她出來。她眼睛看不見,我的腿也走不快,無論去哪兒我倆就慢慢溜達。”魏淑伶說。
如今魏淑伶家兒孫滿堂、家庭和睦,她照顧馬滿霞的事也被村民們傳為了佳話。村民們也紛紛幫助起馬滿霞。馬滿霞家經濟困難,家里裝修時,有的村民給她家送來了家里不用的家具,有的給送來了不用的建筑材料。
魏淑伶是個熱心腸,樂于助人,其實不只是馬滿霞,村里老人、殘疾人需要幫忙的,她也總是跑在前頭。
魏淑伶家后院住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叫張桂珍,也是視力殘疾,她老伴兒得了半身不遂。魏淑伶經常義務幫這對老人理發,還給他們縫補衣服、買菜,他們有什么需要幫助只要給魏淑伶打電話,她就幫忙。這樣的事,魏淑伶已經堅持了很多年。
“我從小腿不方便,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困擾,因此我也知道一名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有一次我在外面不小心摔倒,一位陌生人幫忙把我扶了起來,從此我就下定決心要去做好事、幫助別人。”魏淑伶說。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通訊員 王明月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