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在首都之窗面向公眾征求意見,時間為7月2日至7月3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條例(草案)》明令禁止攀巖、刻劃等九類本體破壞行為,為解決“攀爬野長城”難題,區文物部門、長城保護機構可以采用電子圍欄、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提示攀爬風險、勸阻攀爬行為。
落實“大保護”理念長城相關文化遺產納入法定保護范疇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北京長城體量巨大、價值突出,在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中有著重要地位。為解決本市長城保護傳承利用中存在的系統性保護、精細化管理、活化利用深度不足的問題,特制定本《條例(草案)》。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條例(草案)》著力構建完整性系統性保護格局,落實“大保護”理念,突破文物本體保護局限,將長城相關文化遺產(文物古跡、革命史跡、非遺等)及賦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環境納入法定保護范疇,全面彰顯長城文化景觀價值。
《條例(草案)》中提到,本條例所稱長城,包括長城的墻體、城堡、關隘、烽火臺、敵樓、擋馬墻等;長城相關文化遺產,包括與長城相關的其他文物古跡、革命史跡、歷史文化街區和名鎮名村、歷史建筑、傳統村落、古樹名木、農業遺產等,以及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城相關景觀環境,則包括長城依托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保護管理精細化采用電子圍欄等勸阻“攀爬野長城”
為解決“攀爬野長城”管理手段有限等保護管理精細化不足的問題,《條例(草案)》聚焦保護全鏈條管理,突出夯實基礎管理、預防性保護機制、健全防災應急體系、嚴控破壞行為四大剛性措施。
《條例(草案)》明令禁止攀巖、刻劃等九類本體破壞行為,專設生態保護制度修復景觀環境。區人民政府加強對非參觀游覽區長城的管理,在非參觀游覽區長城周邊道路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區文物部門、長城保護機構可以采用電子圍欄、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提示攀爬風險、勸阻攀爬行為。
游客在長城參觀游覽區內因不文明行為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相關保護機構或者受委托運營單位可以限制其一定時間內不得進入參觀游覽區。
堅持惠民利民原則將具備條件點段辟為參觀游覽區
《條例(草案)》提出,市、區人民政府堅持惠民利民原則,推動將具備條件的長城點段辟為參觀游覽區,整合文旅資源,拓展利用路徑,培育拓展新業態,服務長城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而對于辟為參觀游覽區的,應符合以下條件:一是符合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和本市長城保護規劃的要求;二是能夠滿足公眾參觀游覽安全和長城文物安全的要求,并可以為游客提供必要的便利;三是有明確的保護機構,且該點段已劃定并公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保護標志、記錄檔案。
此外,《條例(草案)》提出,市、長城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建立長城主題闡釋展示體系,支持長城沿線博物館、陳列館、鄉史館、村史館、驛站、廣場等開展長城主題展示,鼓勵開展學術交流、文藝創作、非遺展演、研學教育、文創開發等長城文化活動,加強考古報告、保護檔案、歷史文獻及口述史料搜集整理。
文/本報記者張月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