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資本退潮、技術迭代加速,嵐圖的“國家隊”光環,已不足以確保生存。
近日,嵐圖FREE+以一場預售發布會,在武漢智能網聯測試場揭示了“超”好開的深層邏輯,再次將這家背靠東風集團的“國家隊”新能源品牌推入公眾視野。新款嵐圖FREE+以22.99萬元的預售價和“滿血華為”的智能化配置,試圖在競爭白熱化的新能源SUV市場中撕開一道缺口。然而,在光鮮的預售數字背后,嵐圖汽車正經歷著轉型期的深層陣痛——銷量目標壓力、渠道體系動蕩、品牌認知模糊以及與華為合作的技術博弈,共同構成了這家央企新能源品牌突圍的復雜圖景。
在新能源賽道"贏家通吃"的規則下,嵐圖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或爆款車型,更是一場從決策機制到市場執行的系統性變革。
銷量迷局
2019年,東風集團推出嵐圖汽車,定位“高端新能源國家隊”,試圖打破合資品牌壟斷的中高端市場。首款車型嵐圖FREE以增程式技術切入市場,但2022年全年銷量僅1.94萬輛,未達預期。2023年,嵐圖FREE改款后月銷量仍徘徊在千輛級別,暴露出產品定位模糊、品牌認知度弱的短板。
2023年,裁員風波與“產品不差、營銷稀爛”的內部聲音暴露組織裂痕;2024年,嵐圖銷量達7.36萬輛,同比增長70%,但這一數字僅相當于頭部新勢力車企半年的成績。
2025年,東風集團為嵐圖定下2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要求其完成133%的增幅,但前五個月累計銷量僅4.6萬輛,意味著下半年需月均突破2萬輛——這一數字已接近嵐圖品牌歷史銷量峰值。
嵐圖當前產品矩陣覆蓋SUV、MPV、轎車全品類,但銷量高度依賴夢想家MPV。2024年數據顯示,夢想家占品牌總銷量超65%,而面向C端市場的FREE、追光、知音三款車型月均銷量不足千輛。
嵐圖的困境折射出國有車企轉型的普遍痛點:資源稟賦與市場響應速度的矛盾。盡管背靠東風集團,嵐圖在產品布局上已覆蓋MPV、SUV、轎車全品類,能源路線涵蓋純電、插混、增程式,但銷量依賴單一車型(夢想家占65%以上),C端市場開拓乏力。
在新能源車圈"數據為王"的規則下,嵐圖2024年的增長數據雖優于自身歷史表現,但這一成績與頭部新勢力差距顯著:2024年理想汽車交付超50萬輛,問界系列突破40萬輛,嵐圖仍處二線陣營。
這個市場不會給第二梯隊機會。
與比亞迪、吉利等民營車企相比,國企在決策效率、市場化機制、品牌年輕化等方面存在天然短板。2024年高合、極越的倒閉,2025年哪吒汽車的欠薪風波,均證明新能源賽道已進入"淘汰賽"階段。
嵐圖的困境,折射出傳統國資車企轉型新能源的集體陣痛:如何在技術迭代、渠道重構與品牌向上的三重壓力下,找到生存縫隙?
押注華為能否改寫命運?
嵐圖自誕生以來,始終面臨品牌定位的尷尬。作為東風集團孵化的高端品牌,其產品均價雖達35萬元,但市場認知中似乎仍難擺脫“傳統車企轉型”的標簽。
2024年9月,嵐圖夢想家成為首款搭載華為全棧智能解決方案的MPV,這一合作被視為嵐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落子。2025年,嵐圖進一步深化與華為的合作:FREE+全系標配華為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代號H77的新款SUV將由華為智能化團隊深度參與開發,甚至知音、追光車型也將推出“華為版”以挽救市場。
然而,這條“燒錢換技術”的路徑充滿風險。一方面,華為合作模式在行業內已高度同質化:問界、智界、阿維塔等品牌均已布局華為智能方案,嵐圖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另一方面,智能化投入的高成本與嵐圖薄弱的盈利基礎形成矛盾。2024年嵐圖單車均價約30萬元,但據測算,搭載華為全棧方案的車型成本上升顯著,FREE+的定價或將突破30萬元區間,直面理想L6、問界M7等強敵。
更嚴峻的是,盡管嵐圖宣稱“四年投入5億元優化FREE車型”,但用戶反饋顯示其車機系統長期落后于行業水平,智能化體驗未達預期。在比亞迪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下沉至7萬元級車型的當下,嵐圖若無法在質價比上實現突破,智能化轉型或淪為“高智商燒錢游戲”。
嵐圖銷售體系的脆弱性在2025年集中爆發。盡管嵐圖通過“生態伙伴”模式吸引經銷商,并給出行業前列的返點比例,但經銷商積極性持續低迷:部分門店縮減商超展位,僅展示熱銷的夢想家車型;基層銷售人員流失嚴重,11個大區中三成以上總監級崗位發生變動。
夢想家作為唯一爆款,其銷量高度依賴公務用車場景(東風集團及湖北企事業單位貢獻大量訂單),無需經銷商主動開拓C端市場。而面向私人市場的FREE、追光等車型,因產品定義模糊、品牌認知度低,始終無法突破“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嵐圖試圖通過分享鄭州、鄂爾多斯等盈利門店案例激發經銷商活力,但在銷量目標高壓下,渠道改革的效果仍待觀察。
背靠東風集團與華為的雙重加持,嵐圖能否在智能化轉型與渠道重構中殺出重圍?
20萬輛目標與行業淘汰賽
嵐圖的2025年,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按照母公司東風汽車制定的年度目標,嵐圖需在2025年完成20萬輛銷量,這意味著其下半年月均銷量需突破2萬輛。對于這個成立僅五年、2024年累計銷量僅8.57萬輛的品牌而言,這幾乎是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現實挑戰遠比計劃殘酷。一方面,FREE+所在的緊湊級SUV市場是新能源車競爭最激烈的紅海,理想L6、問界M7、極氪7X等車型已占據主導地位,小米YU7等新品也將加入戰局;另一方面,嵐圖內部技術積累與成本控制能力仍存短板,FREE+的定價若因華為方案大幅上漲,可能進一步壓縮市場空間。
在“數據為王”的時代,銷量是驗證商業模式的唯一標準。威馬、高合、極越等品牌的倒下已證明,缺乏持續造血能力的新勢力終將被市場淘汰。對于嵐圖這類“國家隊”品牌而言,資源稟賦雖能提供緩沖期,但無法替代市場競爭力。
這個背靠東風集團的國家隊品牌,究竟還能在淘汰賽中堅持多久?嵐圖能否走向“高端夢”的實現?答案,或許就藏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