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剛開售就刷屏不斷,單品開局拿下一個品牌半年或一年的鎖單量,很是火爆。趕在首銷期,電車通走訪了兩家小米線下旗艦店,對比其它汽車銷售實體店,大家對YU7的興趣明顯更多,也對“什么時候能拿到車”的問題感到很關心。
距離YU7開售已經過去數日,雖然雷軍在直播間表示不再公布24小時鎖單數字,不過小雷淺淺猜測一下,目前的鎖單量可能已突破30萬大關。小雷又看了一下小米YU7最新的交付預估情況,YU7 Max鎖單后最快39-42周交付,YU7標準版鎖單后最快58-61周交付。以YU7標準版為例,現在鎖單用戶至少要到2026年8月份才能提車。
龐大的訂單量對小米汽車而言是喜也是憂,一方面交付相當緊張,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必然會盯緊這個機會,想方設法截胡小米,搶走那些剛需用車的用戶的訂單。據一些媒體報道,一場緊張刺激的“截胡大戰”正在上演。電車通近期上網發現,蔚來、阿維塔等新能源品牌門店已經擺上了相關的宣傳物料,補貼5000元(剛好就是小米YU7定金),用戶不用再“望眼YU穿”。
(圖片來自微博)
這幾天電車通再度走訪各大新能源品牌的線下門店,去了解一下是否有相關的優惠措施,銷售人員如何讓焦急用車的小米YU7準用戶“回心轉意”。
友商截胡小米YU7?線下沒有那么夸張
這個橋段,去年小米SU7(參數丨圖片)上市就已經上演了一遍。
正當小米忙著消化SU7潑天訂單的同時,競爭對手就已經挖起了墻角。極氪推出SU7轉單極氪001/007活動,還有額外的權益贈送;智己宣布小米SU7鎖單用戶可以享受額外補貼;阿維塔放出“SU7等車太久?來阿維塔12,現車立提”的口號。
鴻蒙智行也沒閑下來,購買任意一款智界S7,付完尾款就直接在車價上抵扣小米SU7鎖單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這一說法得到了在鴻蒙智行店面推銷汽車的工作人員的證實。
蔚來、小鵬等品牌沒有“明搶”,但根據一些到店了解過的消費者反饋,店員也有在私下積極聯系小米SU7的意向用戶。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友商急眼”的表現,畢竟小米汽車入場吸引消費者高度關注,同時也影響到了許多車企潛在客戶的購車決策。
(圖片來自鴻蒙智行)
看到小米汽車在交付上的困難,競爭對手大概也會抱著“你的人我來養”的心態,發起猛烈攻勢,商戰就是如此樸實無華。
同樣的橋段在小米YU7身上再度出現,并沒有什么意外,極氪、蔚來、鴻蒙智行、小鵬、理想汽車、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品牌,在20-30萬元這個價位區間,都有對應的產品布局,小米YU7不光“炸”出來一群想要買/換車的人,或多或少也會吸走他們的潛在客群。
在7月2日晚上的那場直播當中,雷軍甚至站出來給友商帶貨:如果大家著急用車,可以考慮一下小鵬G7、理想i8,甚至可以考慮一下Model Y,因為近期出了很多優惠政策。而7月3日晚,小鵬G7上市9分鐘,大定突破1萬臺,不知道有多少是聽了雷軍的親情推薦。
7月2日晚的那場直播里,雷軍談起了友商對小米YU7“攔截話術”等競爭手段的看法。
他說,有些友商專門針對攔截用戶購買小米YU7培訓了自己的銷售,有些內容不太準確甚至有些詆毀和歪曲。他相信每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的優點,如此拉踩屬實大可不必。
不排除的確有個別地區的門店會采用這種攻擊性更強的手段爭奪客群,電車通只基于自己所在的地方探訪得出結論,帶有一定的主觀因素。
和上次一樣,工作日除了小米和小鵬外,多數新能源汽車展廳都有些冷清,不過還是有零零星星的路人走進店里看車。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這里的汽車展廳并沒有網上流傳的“截胡”海報物料。換言之,他們似乎對隔壁小米汽車的大賣沒有什么反應。
聽到是“小米YU7鎖單車主”,極氪的工作人員的語速開始變得快了一些:“如果你已經鎖單YU7,但等不了那么久想要改變主意的話,我們公司是可以幫你補上鎖單的5000元定金。”
在表明意向車型(極氪7X)之后,他就開始介紹起了車型的優勢項目,比如標配20英寸輪轂和米其林輪胎、21個揚聲器、更舒適的座艙配置之類的,是小米YU7低配不具備的。
他還提到,按照現階段的優惠,我可以用小米YU7的價格買到極氪7X的四驅高配版本,并表示,硬要論性價比,小米YU7其實不是業內最高的,如果不是看中YU7的一些“特殊價值”,而且有剛需的用車需求的話,可以多考慮他們家的車。
說點題外話,一位朋友曾跑來告訴我,小米YU7開售的前幾分鐘接到了極氪銷售的電話,結果一頓聊天之后,發現自己錯過了搶購的時機,現車被搶完,排隊也要等到40周左右了,不愧是“商戰”。
蔚來的工作人員也一樣,集中介紹了蔚來EC6的一些核心的賣點和權益,換電及其5年免費換電權益,還有標配雙電機四驅,座艙的用料也比YU7更加豐富。
添加聯系方式后,銷售人員也給我補充了一條蔚來EC6和小米YU7的橫向對比帖子,看下來并沒有不合理的對比,也不做“我比你強”的參數高亮,主打的就是不拉踩。智己的銷售人員提到,如果是小米YU7鎖單用戶考慮購買智己的車型,會幫忙向公司申請相關的補貼。
(圖片來自電車通)
隨后的時間里,電車通還走訪了樂道、理想、小鵬等展廳,得到的都是類似的回饋:對于小米YU7轉單的政策的介紹普遍比較謹慎,不會主動提起,按照他們的說法,像這種“明搶”的手段不會有很好的收效,今年官方明面上沒有推出相關的政策。
退一萬步講,雖然都是競品,但價位相近的這幾款SUV本身都具備獨特價值,比如智己LS6全系有后輪轉向,理想L6針對極致家用,極氪7X是豪華“水桶車”,小鵬G7則是屬于年輕人的AI汽車,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而特斯拉的工作人員則表示沒有這方面針對性的額外補貼,只有5年免息。
如果硬要去討論5000元的轉單補貼,這筆支出的吸引力其實還不如權益贈送、廠補等優惠,對車企而言也不會是相當大的支出,“截胡”本質只是商業競爭手段的一種,屬于是廠商的一種態度。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正如銷售人員普遍反饋的那樣,這種“明搶”的手段更多只適用于急于要現車的人,而且對品牌月銷量的幫助十分有限,會積極聯系,但不會強行改變客戶的想法,看中了小米的也不會因為誰有現車改變主意,能撬動的客戶,可能本身就不是很喜歡小米的。
看完了銷售端,電車通也通過采訪身邊已經下定小米YU7的朋友,得到了一些不一樣的答案。
對小米再“愛”,也不愿意花一年時間等待
“我就是猶豫了一下,結果決心支付定金買下YU7 Max的時候,現車沒有了,這一等就是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我這位朋友對小米YU7 Max格外關注,雖說自己名下不止一輛車,但大排量燃油跑車通勤開銷太大,坐著也不舒服。他表示,大概半年前就開始等小米YU7,不是剛需用車,也不是缺這個預算,就是單純猶豫了幾秒,小米YU7 Max就距離他很遠很遠了。
沒有鎖單,也沒有到7天猶豫期,他選擇了退訂。
他坦言,自己想要一臺坐著舒服還能省點用車開銷的新能源車,小米YU7的外形設計很討喜,開出去很有話題,加上產品也不差,原本是很想支持雷軍一波。
但面對近一年的排隊時間,以及明年結尾款時還要交購置稅,他不認為自己對小米的“愛”能夠跨越這一年的等待,對小米YU7也不至于喜歡到這個地步。另外,小米SU7目前的交付周期仍然徘徊在38周左右,換算下來差不多要10個月,如果不是只看中小米汽車,也保不準誰能堅持這么久。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至于接下來要看什么車,他并沒有跟我說,只是放下了對小米YU7的沖動,瞬間清醒了而已,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說。
除此之外,我身邊還有一些對小米YU7感興趣的,也進行了多輪的動靜態體驗,認為這就是自己的“Dream Car”,不過就現在這種交付情況,他們并不打算做小米汽車產能的陪跑者。
畢竟,他們作為普通消費者,沒有什么品牌崇拜,更不把小米YU7當做一種投資品,汽車對他們而言只是工業品和消費品,況且國內汽車市場并非沒有別的選擇。
只能說,在這陣搶購浪潮之中,消費者和車企的想法都是很復雜的,電車通只是看到了小米YU7搶購潮中的一角——不再急于挖墻腳的友商銷售,以及不為了做品牌粉絲而去花一年時間等待的真實消費者。
就像銷售說的,有些人就是看中了小米的車,給多少補貼、多少的誠意都很難打動他們轉單,即便成功轉化了這些在等待交付的用戶,對品牌銷量也不一定有多少助益,干脆順其自然。對于消費者,沖動情緒的確是消費當中很重要的環節,但最終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身,不應不理智地支持。
很顯然,車企掀起的這股“截胡”浪潮很快就會過去,“截胡”是一種商業競爭手段,也是車企和消費者相互篩選的過程。就像剛剛說的,能被友商撬動的小米汽車客戶,可能只是那個時間點急著要車,也有可能不是小米的目標用戶。
不知道的是,意識到不能靠“明搶”獲得訂單的車企,又該怎么樣迎戰小米呢?
(封面圖來自電車通攝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