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那部《錦繡芳華》的拍攝邊角料,嘖,真有意思。
按常理說,烈焰焚身前,那得是肝腸寸斷、凄婉決絕的氣氛。
結果呢?
楊紫愣是面不改色,那琵琶彈得,一個穩字了得。
這落差,直接戳中了網友們的笑點,紛紛嚷嚷“這不就是我的精神畫像嘛”。
這事兒能竄紅,明面上是藝人花絮自帶的趣味性,可要是咂摸咂摸,其實挺能折射出當下后生仔的心境。
就拿“愛咋咋地,毀滅吧”這套表情包來說,誰還沒刷過幾回?
但真就撂挑子不干了嗎?
恐怕也未必。
更多時候,這是種自嘲式的消遣,是面對重壓的一種緩沖帶。
好比楊紫在火場上氣定神閑地撥弄琴弦,既要入戲,把活兒扛下來,又得在心底給自己找點樂子,不然真就精神崩盤了。
說白了,大伙兒追捧的不是那種“毫無破綻”的完美人設,而是這種帶著點小毛病的真實感。
以前的角兒,巴不得把自己塑造成道德楷模,丁點兒瑕疵都不能露。
可現在風向變了,人們更樂意瞧見明星們接地氣的一面,瞧見他們也會掉鏈子,也會有小情緒。
這種“人間煙火氣”,反倒讓人覺得熨帖。
想想也對,誰的日子能十全十美呢?
誰還沒點鬧心事兒?
與其死磕那虛假的完美,倒不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然后鉚足勁兒去改變。
就像《錦繡芳華》里的何惟芳,面對沖天火光,她沒繳械投降,而是選擇了撫琴,這何嘗不是一種與命運握手言和的方式?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種“火場奏樂”是對苦難的稀釋,是對嚴肅命題的戲謔。
這種論調也不無道理。
歸根結底,真正的痛楚是經不起調侃的,咱們不能用插科打諢來掩蓋殘酷的現實。
不過換個思路,這種“苦中作樂”的勁頭,也是一種韌性。
在壓力爆表的當下,我們需要尋覓一些排解的渠道,來紓解焦慮。
而這種“人間煙火氣”,恰好提供了那么一絲可能:咱們可以不那么光鮮,但照樣可以昂首挺胸地過日子。
這讓我想起早前瞅見的一組數據,說現在年輕人患上抑郁癥的比例越來越高。
這說明啥?
說明咱們這個社會的弦繃得太緊了,我們需要更上心年輕人的精神狀況。
我們需要供給更多的扶持和援手,讓他們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溝溝坎坎。
當我們想當然地將原因歸結為“年輕人心理素質差”時,是否忽略了時代背景的變遷?
高企的房價、無休止的內卷、嚴峻的就業形勢…這些都是橫亙在年輕人面前的真問題,不是一句輕飄飄的“擼起袖子加油干”就能迎刃而解的。
說穿了,楊紫在火場彈琵琶之所以能爆火,不是因為她琴藝有多精湛,而是因為她演繹了一種“即便深陷囹圄,也要心懷希望”的精神。
這股勁兒,恰恰是當下年輕人最稀缺的。
與其徒增煩惱,不如擁抱不完美,然后摸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正所謂,生活就像心電圖,要是風平浪靜,那可就真涼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