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平陸運河全長134.2公里,項目預估總投入727億人民幣,折算下來一公里5.42億人民幣!
在我們的印象中,運河是一種被時代淘汰的運輸方式,畢竟現代空運、海運、公路、鐵路極其發達,因此,我們不禁有個疑問,還有必要造運河嗎?
為什么要修建平陸運河?
平陸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通江達海運河工程,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全線內河航道標準高達I級,具備5000噸級船舶通航條件,整個項目總投資727億元。(估算)
2022年7月,廣西平陸運河工程正式開工,預計工期52個月,為什么要修建平陸運河?
1.水運運輸能力高
或許是對船舶運輸行業的不了解,導致大部分網友不自覺的認為,船舶運輸力不高,其實并非如此。
平陸運河的設計建造標準極高,能通航5000噸級船舶,運輸能力極其“恐怖”。
一輛主流重型貨車核定載重30~50噸,取中間值40噸計算,一輛普通貨運列車能運3000~4500噸貨物,一輛5000噸級船舶的運輸力,約等于125輛貨車,約等于1.1~1.7列標準貨運列車。
2.性價比高
很多網友覺得,人工開鑿運河的成本太高,然而,現實中的運河并非100%人工河道,而是盡可能的將天然河道高效率連接在一起,在部分不相通的河段,才進行人工開鑿,平陸運河也是如此。
這樣的好處是額外占用土地面積小,如果要修建一條高速公路或鐵路,不可避免要占用周圍土地,途中遇到農田或房屋,還需要額外補償一筆費用,畢竟改道的費用實在太高,而運河絕大多數航段屬于天然河流,額外拆遷補償費用不多。
平原地區4車道標準路基平均造價3000~5000萬元/公里,山區或復雜地形造價1~2億元/公里,如果涉及到拆遷補償,部分路段造價3~5億元/公里。
高速鐵路250km/h路段造價0.9~1.2億元/公里,350km/h路段1.1~1.8億元/公里,部分路段造價超2億元/公里。
平陸運河雖然造價5.42億元/公里,看著比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高很多,但運河的使用時間極長,你看京杭大運河都多少年了,而且運河的后續維護成本較多,公路或鐵路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維護。
所以,平陸運河雖然造價高,但也是基于高標準而言,畢竟能通航5000噸級船舶,再加上使用時間長,綜合性價比較高。
3.水運成本低
一艘5000噸級內河船舶,通常配備10~16名船員,包括船長、大副、二副、三副、水手、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廚師等。
一艘5000噸級船舶拉貨能力=125輛貨車=1.4輛標準貨運列車
一輛貨車配備1~2人,以1.5人計算,125輛貨車需要187.5人。
一輛列車配備10~15人,以12.5人計算,1.4輛標準貨運列車需要17.5人
從配備人數來看,水運的員工數量較少,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運費。
內河水運成本為0.02~0.03元/噸公里。
公路短途運輸成本為1.2元/噸公里,長途約0.3~0.45元/噸公里。
鐵路運輸成本范圍:0.13~0.15元/噸公里。
同樣一公里,水運成本遠低于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
4.廣西需要一條“近道”
廣西擁有廣袤的海岸線和優良港口,但貨物出海需要順西江、珠江而下,從廣州轉港出海,不僅路途遙遠,運輸時間還長。
平陸運河連通西江航運干線與北部灣國際樞紐海港,連接內河航道和海洋運輸,相當于直接開辟了一條出海近道。
等平陸運河建成后,廣西出口貨物不必再繞道珠三角,出海航程能縮短560公里以上,物流成本每年能節約52億元。
除了廣西之外,四川、貴州、云南多條支流相連,同樣可以借助平陸運河出海,比經長江或珠三角縮短航程超1200公里,運輸時效提升3天以上。
也就是說,平陸運河看似是廣西的工程,實則是中國西南省份共同的黃金水道,并且還能吸引大量產業前來。
不管從運河的修建成本、水運成本等角度出發,即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內河航運仍然擁有強大的性價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