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日,本該是煙火與熱狗齊飛的節日,卻因一紙法案,炸出了新一輪政治風暴。
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目標直指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特斯拉。
曾與他并肩作戰、在白宮里喊口號的馬斯克,如今成了被清算的“頭號目標”。
昔日黃金搭檔,如今卻刀劍相向,這一幕就發生在我們眼前。
正文
特朗普在2025年卷土重來,站上總統寶座的那一刻起,就不打算“溫和治理”。
他要的是徹底洗牌,特別是對那些曾經讓他下不來臺的人,比如馬斯克。
“大而美”法案,就是這場清算的第一槍。
名字聽起來喜慶,內容卻異常“毒辣”: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加收使用費、限制地方政府再給予任何額外優惠,這對特斯拉來說,簡直就是釜底抽薪。
馬斯克也沒慣著,當天下午,特斯拉股價還沒完全反應過來,他已經在X平臺(原Twitter)發起了一項全民投票:“是否支持成立一個全新的美國政黨?”
108萬人參與,支持率64%。
這不是簡單的“表達不滿”,這是赤裸裸的“我不玩了,我自己開一桌”。
一時間,媒體炸了,股市震了。
這不是兩個人的情緒對撞,是兩個系統的硬碰硬。
兩人“蜜月期”,其實也就那么短短幾個月。
當初馬斯克走進白宮,很多人以為這是“硅谷頭腦”與“華盛頓權力”的歷史性握手。
他提議成立“政府效率部”,想搞點科技創新,數字化改革,換句話說,就是想把政府運作搞得像企業一樣高效。
聽著挺美,但華盛頓不是硅谷,政府也不是公司。
這里不講效率,只講關系;不講邏輯,只講政治。
特朗普當然知道馬斯克想干嘛,可他更清楚,誰才是真正的“老板”。
他需要馬斯克,但不愿被馬斯克“騎在頭上”。
哪怕一開始給了幾分面子,到后來也只剩下一句話:“你是來幫我,不是來替我。”
分歧越拉越大,矛盾越來越明。
馬斯克不想當“背鍋俠”,特朗普也不愿再“慣著他”,最終這場“政治蜜月”以離婚收場。
而這張“大而美”法案,就是離婚協議后的第一張法院傳票。
法案當天,軍方發布通知,暫停SpaceX一個關鍵火箭項目。
這可是馬斯克的命根子之一。
SpaceX這些年,靠著軍方合同、NASA訂單起飛,現在突然被“卡脖子”,影響不只是錢的問題,更是地位的問題。
沒有軍方撐腰,SpaceX很可能從“國家航天合作伙伴”變成“商業小作坊”。
有人說,這一招堪比釜底抽薪和斷后路,特朗普不是在打擊企業,是在打擊馬斯克的信用。
特朗普清楚,馬斯克是公眾偶像,是億萬富翁,是科技教父……但不是政客。
他不懂“潛規則”,看不透“暗溝水”,更不擅長“談條件”。
特朗普一邊打擊,一邊放風:“沒有政府,看看你撐多久。”
這不是個人恩怨,這是體系對抗。
馬斯克的三大支柱:特斯拉、SpaceX、星鏈,已經有兩個被盯上。
如果他繼續硬剛,星鏈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出事”的。
有人說特朗普太狠,但政壇就這樣,沒有誰能一直做朋友,也沒有誰永遠是敵人。
利益擺在前頭,昨天的兄弟,今天就能變成靶子。
這場博弈,不是對錯之爭,是生死較量。
馬斯克想用商業邏輯影響政治進程,結果被政治規則反噬。
特朗普用人性的弱點,精準切割對手,連招都不帶喘的。
這讓人想起一句話:“商人講利潤,政治家講權力。”
特朗普已經從商人完全變成了政治動物,他不再追求金錢上的勝利,而是權力游戲里的絕對控制。
結語
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這場對戰,不僅是兩位“超大個體”的權力碰撞,更像是商業理想主義與政治現實主義的正面對撞。
一個想要用代碼重構政府,一個則用政治手腕壓制一切不服。
最終誰能笑到最后,沒人敢下結論。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博弈,已經成為所有渴望從商界跨足政壇者的“前車之鑒”。
權力的游戲,永遠不講感情,只認實力。
參考資料:
楊門灼見劉楊2025-07-05特朗普闖關成功,第一個拿馬斯克開刀,手握總統大權,報仇不隔夜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