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全面的新研究評估了美國最大的 25 家公司的 39763 種包裝食品和飲料,發現近 20% 的食品和飲料依靠合成食用色素來吸引兒童和成年消費者。鑒于合成食用色素在過去六個月中已成為熱門話題,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北卡羅來納大學和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希望了解其使用范圍究竟有多廣。雖然他們的研究重點關注的是2020年上市的產品,但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數據集。
研究小組分析了 39763 種產品的營養成分,特別關注糖果、含糖飲料、即食食品、早餐麥片和烘焙食品——這些加工食品類別最有可能使用合成色素。
他們發現,這五類產品中,28% 至少含有一種合成食用色素,而其余近 4 萬種受評估食品中,這一比例僅為 11%。添加色素的食品比不添加合成色素的食品添加糖量高出 141%(分別為 33.3 克/100 克和 13.8 克/100 克)。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研究員伊麗莎白·鄧福德博士表示: “過去 40 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合成色素對健康有害,但令人失望的是,它們在我們的食品體系中仍然如此普遍,尤其是在那些旨在吸引兒童的產品中。”
從各公司來看,費列羅60%的產品含有合成色素,略高于瑪氏(52%)和百事可樂(51%)的能量飲料。總體而言,這25家公司生產的運動飲料中,79%含有合成色素。
雖然該研究沒有列出排名前25的公司,但確認其中幾家公司并不難——百事可樂、雀巢美國、卡夫亨氏、康尼格拉、瑪氏、家樂氏、費列羅和好時公司——但這絕不是一份最終名單。本月,幾家大型制造商宣布計劃在2026年至2027年間徹底淘汰食品染料和色素(FD&C)。這些公司包括雀巢美國、卡夫亨氏、康尼格拉和通用磨坊(該公司在兒童早餐谷物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年6月,一些公司發布了聲明——聽起來像是照搬了同樣的模板——宣布了它們在棄用合成色素的壓力日益增大后計劃做出的改變。持懷疑態度的觀察者還會發現,這些公司重新關注公共衛生的同時,美國已有25個州禁止、限制或正在考慮禁止銷售含有合成色素的產品。
卡夫亨氏北美總裁佩德羅·納維奧 (Pedro Navio) 表示:“作為一家擁有150多年歷史的食品公司,我們不斷改進配方、產品和產品組合,以向消費者和客戶提供卓越的產品。我們的絕大多數產品都使用天然色素或不使用色素,并且我們一直在努力減少在其余產品組合中對FD&C色素的使用。”
通用磨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哈梅寧表示:“在悠久的歷史中,通用磨坊始終快速響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而重新調整產品組合以去除認證色素就是又一例證。如今,我們絕大多數食品均未使用認證色素,我們正在努力確保這一舉措很快將推廣到我們所有的產品組合。我們深知家庭對我們的信任,因此我們將率先在明年夏天之前去除谷物食品和K-12食品中的認證色素。我們致力于繼續生產美味可口、人人皆可享用的食品。”
康尼格拉將在 2026 年至 2027 年期間減少向 K-12 學校銷售的產品中的 FD&C 色素,并在 2027 年底前全部減少。康尼格拉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湯姆·麥格夫 (Tom McGough) 表示:“康尼格拉以創新美味、時尚的食品而聞名,我們放棄 FD&C 色素只是我們更廣泛戰略的一個方面,該戰略旨在使我們的產品組合現代化,符合消費者的喜好。”
禁用這些色素的壓力由來已久,大量研究表明它們與兒童神經行為問題有關。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這些色素在加工食品中隨處可見,然而,進入本世紀,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這些添加劑與一系列健康問題有關。紅色3號——幾十年來一直用于賦予鮮紅色糖果顏色——于今年1月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警告。然而,2022年,它被證明會導致雄性實驗大鼠患癌,因此,相關企業仍有時間在2027年1月15日之前逐步淘汰其產品。(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尚未證明紅色3號對人類具有相同的致癌作用。)
該行業組織當時表示:“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OEHHA)的評估并未確立合成色素與負面健康或行為影響之間的因果關系,其得出的可能存在關聯的結論是基于不充分的科學證據。”
然而,紅色3號在1990年被禁止在美國銷售的化妝品中使用。次年,國際色素制造商協會(IACM)反擊,駁斥了該致癌性研究結果,聲稱禁令是基于“證據不足”。紅色3號是這項最新研究中發現的眾多染料之一,在39763種產品中,有7428種被發現含有紅色3號。最常見的合成染料是紅色40號,美國環境保護署將其列為“根據實驗和模型數據已證實為低危”的著色劑,其出現在14%的產品中。其次是黃色5號(11%)、藍色1號(11%)、藍色2號(3%)、紅色3號(2%)和綠色3號(不到1%)。
其中大多數色素與紅色40號的分類相同,但綠色3號的評級更差,其“符合其功能性成分類別的更安全選擇標準,但存在一些危害概況問題”。今年4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計劃“逐步淘汰美國食品供應中所有石油基合成色素”,撤銷柑橘紅2號和橙B的使用授權,并在2026年底前淘汰綠3號、紅40號、黃5號、黃6號、藍1號和藍2號。
所有色素都對人體有害嗎?這很復雜。即使色素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它們確實能讓食品和飲料在視覺上對潛在消費者更具吸引力。食品制造商和監管機構經常聲稱“證據不足”意味著沒有實際證據證明色素有害。要知道,僅在2020年,這19%含有色素的產品就為生產商帶來了470億美元的收入。此外,長期研究普遍嚴重缺乏。
“ FDA 最近要求食品行業自愿逐步淘汰食品供應中的合成色素,但許多公司此前曾承諾停止使用,但最終未能兌現承諾,”公共利益科學中心食品添加劑和補充劑首席科學家 Thomas Galligan 博士表示。“因此,食品公司是否會遵守這項新要求還有待觀察。如果 FDA 能夠像歐盟自 2010 年起實施的規定那樣,要求在合成色素食品上貼上警示標簽,那么行業將更有動力重新制定配方。這些警示標簽還能確保消費者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那些選擇不完全淘汰色素的公司所售產品的侵害。”
2010 年,針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色素與神經生物學問題有關,歐盟出臺法律,要求公司提供標明以下人工色素的標簽:檸檬黃 (E102),用于給糖果和碳酸飲料著色;喹啉黃 (E104),一種綠黃色食品著色劑;日落黃 (E110),用于發酵或加熱食品;胭脂紅 (E122),一種用于果凍類產品的紅色著色劑;胭脂紅 E124用于香腸和飲料;誘惑紅 AC (E129) – 也稱為紅 40 – 用于糖果和飲料。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過去40多年的研究對美國食品和飲料中獲準使用的合成食用色素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尤其是其對某些兒童神經行為的影響。了解美國食品和飲料中合成色素的普遍性,尤其是針對兒童銷售的食品和飲料,可以幫助有意采取立法或監管行動的政策制定者了解情況。”
雖然這項新研究的目的并非制造恐慌,但它確實凸顯了科學研究中存在的漏洞(包括但不限于缺乏長期調查)加上企業利益,導致美國市場落后于其他至少實施了消費者透明協議的地區。
“但在監管程序趕上科學發展之前,家長和注重健康的消費者應該始終檢查成分標簽上是否有合成色素和高含量的添加糖,”鄧福德說。“如果產品含有其中任何一種,你最好不要購買,尤其是對你的孩子來說。”
該研究發表在《營養與飲食學會雜志》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