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秩序,“分”出文明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關愛環衛工”暑期實踐隊
2025年7月4日上午9點鐘,“關愛環衛工”實踐隊隊員們已活躍在農西社區的樓宇之間。將居民樓下擺放雜亂的電動車重新擺放;并接受了垃圾分類的講解。一場以環保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如同一股清風,吹拂著社區里的每一個角落。
該圖為實踐隊隊員照片 段婉瑩 供圖
雜亂停放的非機動車,不僅影響小區美觀,更擠占了公共通道,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活動伊始,實踐隊員們便兵分多路,重點針對小區主干道、樓道口及綠化帶周邊區域進行“地毯式”排查與整理。他們或是熟練的將沉重的電動車挪移到指定劃線區域;或是細心地將散落各處的單車扶正、歸位,確保整齊有序。
該圖為實踐隊隊員擺放電動車 段婉瑩 供圖
將非機動車整理之后,實踐隊員們并未停歇。隨即拿起工具,開始清理散落在綠化帶、小徑和座椅下的枯葉與塑料垃圾。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雜物,不僅影響了小區的整體潔凈度,塑料垃圾更可能隨風飄散或進入土壤,造成長久的污染隱患。
該圖為實踐隊隊員清理垃圾 彭一鳴 供圖
隨后,實踐隊員們要將收集過的垃圾進行垃圾分類。在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他們化身“環保小衛士”,認真聽老師講解垃圾分類,“這種廚余垃圾要破袋投放,塑料袋屬于其他垃圾;這個牛奶盒洗干凈壓扁后,是可回收物……”隊員們根據老師講授的知識將剛才收集來的垃圾進行分類,小區的環境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該圖為實踐隊隊員學習垃圾分類 段婉瑩 供圖
一次清晨的行動,兩處細微的改變。從規范非機動車停放,到精準落實垃圾分類,實踐隊員們用實實在在的雙手,改善著社區的面貌,傳遞著文明與環保的理念。他們不僅扮靚了小區的清晨,更如同一股清泉,浸潤著居民的心田,喚醒著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共同責任。點滴善舉匯聚文明風尚,舉手之勞共筑宜居環境。當自覺維護秩序、踐行垃圾分類成為更多居民的習慣,我們共同的家園,必將煥發出更加持久的魅力與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