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短劇《麒麟送子天降喜福》因為荒誕離奇的劇情上了熱搜。
說的是女主意外懷上“龍種”,臨盆時遇“天降祥瑞”,為皇上誕下99個兒子,沒看錯就是一胎生99個,孩子被成堆摞起神似一盤肥牛卷,把觀眾雷得外焦里嫩,后續這部劇被下架了。
嚴重脫離常理和違背基礎認知,為了博取流量和關注度不擇手段嘩眾取寵,《麒麟送子天降喜福》被下架一點都不冤。
這些年因為劇情離譜、歪曲歷史、抹黑原型、價值觀導向存在問題而被官方痛批的劇不少甚至有的還被下架了,比如本文說的這幾部簡直是爛得沒邊,侮辱觀眾智商,沒看過的算是躲過一劫。
《雷霆戰將》
當年開播之時劇方打著青春版《亮劍》的名號做宣傳,簡介是這么寫的:以李云龍主要原型王近山將軍等英雄故事為模板,全新創作的青春版戰爭史詩力作。
然而看過劇的觀眾和李云龍本人內心OS是這樣的↓
劇情有多離譜呢?八路軍住豪華別墅,全員衣服剪裁得體,干凈整潔,兩大抗日將領帶頭抹發膠,頭發絲滑得蒼蠅上去都站不住腳,戰地護士妝容精致身穿絲襪高跟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民國時裝劇。
抗日將領大白天在大馬路上眾目睽睽之下拋媚眼撩妹。
敵人都打到家門口快把房頂掀了,將領還在氣定神閑地喝咖啡,即便上了槍林彈雨的戰場也是雪茄不離手,美其名曰士兵看到他抽雪茄心就不會亂了,全程耍酷裝帥,絲毫沒有戰爭的緊迫感。
把艱苦卓絕的抗戰史拍成偶像劇是對歷史的嚴重扭曲和對革命先烈的丑化,不出意外引來觀眾的集體抵制: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勝利不是給你們拍成瑪麗蘇的!
官方媒體也下場痛批:對歷史缺乏敬畏,對觀眾不負責任。
最終《雷霆戰將》播到一半就被緊急下架。
《東八區的先生們》
這部劇張翰一人身兼編劇、制片和主演三職,自稱是他“十年磨一劍的誠意之作”,開播前號稱中國版《紳士的品格》,然而一經開播便引來鋪天蓋地的吐槽。
四個老男人老黃瓜刷綠漆演大學生已經是它最不值一提的缺點了,全劇處處充斥著尷尬、油膩、懸浮,最讓人惡心的是存在各種冒犯女性的情節,看得人極為不適。
比如把泡到外國女性稱之為“為國爭光”,“瘦的好看胖的好使”,“要在你的帶領下走進你的深處”等猥瑣露骨的臺詞頻頻出現,張翰王曉晨上演的扯內衣帶、襲胸式扶人的低俗情節更是讓觀眾想替王曉晨報警控告職場性騷擾的程度。
爛得毫無下限,看過的人都想尋求一雙沒看過的眼睛。
人民網評也發文痛斥十年打磨的“誠意之作”在哪里。
最終在一片罵聲中播完后就立馬下架了。
《娘道》
這部劇雖然沒有下架,但是引起的爭議不比被下架的劇小,內核價值觀堪稱有毒。
《娘道》篇幅高達76集,不過劇情六個字就能概括——生兒子的故事。
女主角瑛娘前幾胎生的都是女兒,為了盼來一個兒子給女兒們取名“招娣”、“盼娣”、“念娣”,一直沒生出兒子的瑛娘覺得非常愧對丈夫,后來她生兒子難產,為了保住兒子命都可以不要。
兒子就是她的命根子,后來的瑛娘甚至為了兒子擋了一槍。
女主角可以說是集封建糟粕于一身,自卑自賤,毫無獨立人格,信奉三從四德,男人是天,女人的職責是傳宗接代,重男輕女,母親必須為兒子犧牲一切等信條。
除了生兒子,其他劇情也是槽多無口,比如女人生來就是要嫁人、婆婆可以任意打罵兒媳,女人要恪守婦道等。
就很難想象都21世紀了居然還能在電視上看到不帶批判反而是赤裸裸宣揚封建糟粕的電視劇。
《中國婦女報》發文痛批:三觀不正,宣揚“生兒子是女人最大的價值”,過度表現男尊女卑,歌頌女人的花式跪姿等封建糟粕。
《如懿傳》
這部劇是投資3個億拍出來的大制作,打著歷史正劇的旗號卻毫不尊重歷史。
違背歷史常識的劇情隨處可見,如皇帝登基走丹陛石、宮女可以掌摑貴妃、妃子向太監嬤嬤侍衛行禮,劇情邏輯混亂,女主極致雙標,宣揚嫡庶尊卑,大量血腥受刑鏡頭,以及各種懷孕流產打胎的情節。
更重要的是把歷史原型孝賢皇后、繼后和令妃都黑了個遍。
官媒發文批評:《如懿傳》你先看輕了觀眾,就別怪觀眾看輕你
2018年播出,2020年被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劇播的時候就被就已經觀眾吐槽一波,本來輿論都已經平息,奈何下架之后有人將之美化奉為滄海遺珠不斷鼓吹,一系列事件后終于在2024年全面翻車,迎來更大規模的吐槽持續至今,長尾效應堪比《甄嬛傳》,只不過是黑紅。
《我叫劉金鳳》
這部劇要不是劇中演員說漢語還以為是部日劇呢,明明是中國古裝劇,偏偏滿屏的日本元素。
女主角穿著日本櫻花和服,男主角不穿黃袍龍紋而是穿藍袍菊紋。
官員戴的帽子是日本特有的官帽,穿的衣服也是日本的“狩衣”。
腳下踩的是木屐。
皇帝身邊的隨從戴的帽子與日劇《源氏物語》中的一模一樣。
不光造型就連吃的都是壽司,還特意強調是大補之物。
但凡抄錯一點都不可能如此還原日本大河劇,都已經這樣了劇方還嘴硬辯解融合多元文化。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此劇遭到觀眾集體抵制,廣電總局更是結合近幾年頻出的“以倭代華”等現象召開座談會,明確指出古裝劇不得隨意化用、跟風模仿外國風格樣式。
隨后《我叫劉金鳳》就被下架了。
以上提到的這6部劇各有各的槽點,“魔改”“扭曲歷史”“抹黑原型”“不良價值觀”等表象的背后是缺乏敬畏心和對觀眾的不尊重,被官媒痛批和下架一點都不冤,也算是對這種亂象敲了警鐘。
觀眾不是回收站,什么餿飯都咽得下,也希望編劇和制作方能好好打磨作品,多用點心,不要再生產垃圾來侮辱觀眾智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