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又要重播了,這絕對是一件好事——這部電視劇筆者看了不下十遍,小說原著也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后暗自慶幸:幸好小說后半部沒有拍成電視劇,要是拍成了,就會像《風箏》的后半部一樣讓人心意難平。
《兩件》中李云龍的歷史原型是王近山,丁偉的歷史原型是鐘偉,孔捷的歷史原型是肖全夫、孔慶德、傅崇碧等好幾個人,關于這三位的故事,筆者寫了數十篇稿子,再寫就沒有新意了,所以咱們換一個話題來聊:李云龍曾經鼓動政委趙剛“跟旅長干一架”,那么他敢不敢跟一零一干一架?這個問題,他的老戰友丁偉應該最有資格回答——他是四野的“鐵掃帚”,也是林總麾下一員悍將。
在《亮劍》小說原著中有這么一段話:“被這么多大人物慣出來的丁偉,把他的驕橫也帶進了南京軍事學院。丁偉沒做過劉伯承的部下,沒有老上級撐腰,所以稍稍收斂些,若是院長換了林彪,丁偉敢把教室的房子拆了?!?/strong>
那些“慣著”丁偉的大人物,指的就是四野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二是政工元帥羅榮桓,一零三是有“雷公”之稱的劉亞樓。
四野老將回憶:林總專注于作戰指揮,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看地圖,還有人說他腦袋里就裝著地圖,就是警衛員槍支走火打穿了他的窗戶,他連頭都不抬,該散步散步,該吃黃豆吃黃豆;羅帥寬宏大度,在軍事上也能給予林總必要的幫助,這對搭檔就是超大號的李云龍和趙剛;雷公參謀長一個電話,軍長師長都得跑步到他面前報道——這位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暈機空軍司令,下命令的時候從來都是斬釘截鐵,沒有任何軍長(縱隊司令)師長討價還價。
大兵團作戰,紀律要加嚴。李云龍能在軍神劉帥和陳賡大將面前偶爾嬉皮笑臉,那是因為這兩位將帥都是“文化人”,劉帥自不必說,陳大將黃埔一期畢業留校,在二、三、四期當了入伍生連長、隊長,什么搗蛋鬼沒見過?連林帥和王耀武,當年見了他也得先敬禮再說話。
與其問李云龍敢不敢跟一零一打一架,還不如問李云龍能不能見到一零一。李云龍鼓動團政委趙剛跟旅長干一架,指的是吵架而不是動手,因為李云龍知道,要是動手的話,別說“狙擊手”趙剛,就是魏大勇和段鵬,也碰不到旅長陳賡一片一角——少林寺出來的許副旅長,三招兩式就把他倆擺平了:許副旅長是軍中排名前五甚至前三的高手,也從來沒想過要跟陳旅長一較高下。
陳賡是林總的“黃埔學長”,脾氣比林總好得多,但也不是不會罵人,他罵李云龍更多時候是笑罵,李云龍也從沒還過嘴,不是低眉順眼偷瞄旅長香煙,就是笑嘻嘻地腳底抹油,他讓趙剛跟旅長干一仗,那純粹是想看老搭檔的笑話。
說完團長李云龍和旅長陳賡,咱們該來看看《亮劍》原著中的四野前三號人物是如何慣著丁偉了:“四野林司令員總是寬容地笑笑,一揮手,意思是這等小事別來煩我,請政委解決。政委羅榮桓則是罵兩句:‘這丁偉,怎么像瘋狗似的?你們先回去,我批評他?!瘏⒅\長劉亞樓見了丁偉便當胸一拳罵道:‘媽的,又打人?四野就你能?’”
我們在《亮劍》中看到了政委趙剛的優秀表現,卻不知道丁偉的政委是誰,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丁偉這個人比較豪邁,而且戰略眼光獨到,打起仗來更是悍勇異常,而他的政委卻不像趙剛那樣槍法超群,所以丁偉從團長直到縱隊司令、軍長,換了十幾個政委。
丁偉被劉亞樓當胸一拳,即使捶打也是保護,就像沒有趙剛那一腳,段鵬就得上軍事法庭一樣,丁偉挨了劉亞樓一拳,他跟跟友鄰部隊爭奪戰利品的事情,也就翻篇了。
那是在打錦州的時候,四野各縱隊從不同方向沖進城,預定的作戰計劃全打亂了,各縱隊各師哪里響槍就朝哪兒打,丁偉率部橫掃半個錦州城,遇上友鄰部隊繳獲的戰利品,不問青紅皂白,上去便撕封條,換上自己的封條。友鄰部隊留守的干部前來阻攔,丁偉的戰士抬手就打。
這件事在電視劇里,就變成了李云龍的戰利品被搶,事實也確實如此,即使是李云龍的封條,丁偉也是照撕不誤——畢竟李云龍還欠著丁偉一個騎兵營的裝備呢。
丁偉在一零三面前尚且只有低頭認錯的份兒,李云龍在軍事學院見了劉帥,更是比誰都老實,這一點李云龍很是“自豪”:“這我有經驗,他發火時你就一聲不吭,顯得很沉痛就行,一會兒就過去。抗戰那會兒他訓過我幾次,每次都是這么過來的。”
李云龍和丁偉孔捷因為都授少將鬧情緒,劉帥一番話就把他們都鎮住了:“我這個院長不是吃干飯的,雖然很少和你們接觸,但你們的情況我還是清楚的。這次授銜,李云龍和丁偉不滿意,認為自己該授中將??捉菽?,不過是講義氣,不跟著鬧一下怕被老戰友看不起,再說,也不愿在這里學習,想回部隊當他的軍長。李云龍和丁偉的問題好辦,不是嫌肩上一顆星少嗎?我給你們加幾顆,大校,四顆星,夠了嗎?告訴你們,給你們加顆將星我沒這權力,可給你們降個級的權力我還有?!?/strong>
李云龍的歷史原型確實有一段時間降為大校,其中原因筆者不說大家也知道,而丁偉最后的去向,卻不像李云龍孔捷說的那樣找不到了。
丁偉確實因為替彭總仗義執言而得罪人受了處分,但畢竟是四野出來的,那些人也不能對他下死手,只能讓他離開軍隊,去安徽省當了農業廳副廳長。
無論到了什么時候,戰友情都是難以磨滅的,戰爭年代的上下級關系,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等級森嚴,上級對下級更多的是呵護,下級對上級更多的是尊敬,即使真干了一架,也不會影響感情,但這有一點不能忽視:像丁偉、李云龍那樣“兩頭冒尖”的勇將,在現實中是絕對不會起跟旅長或一零一干一架念頭的——即使是旅長或一零三打一他們一拳、罵上幾句,他們也只會感激而不會記恨。
《亮劍》小說的前半部比《風箏》前半部波瀾壯闊,后半部筆者一直沒有忍心細讀,但其在歷史方面的厚重和沉重,卻又勝過《風箏》十倍。
那段艱難的歲月已經過去,我們更愿意重溫戰爭年代李云龍、丁偉、孔捷等團長與旅長、師長之間醇厚的戰友深情,讀者諸君也可以笑著想象一下:如果二野的李云龍到了林總的四野,四野的丁偉到了劉帥的二野,見了一零三或四兵團陳賡司令,還不是一樣背后說大話,當面裝“沉痛”?
李云龍敢不敢跟一零一打一架,這是個偽命題,因為他沒有理由去干架,就是想發幾句牢騷那也得能見到再說——雷公一零三那座大山,“晉西北鐵三角”,哪一位能翻過去?
李云龍、丁偉、孔捷百戰余生,當然無所畏懼,但無畏不動于無禮,在元帥面前,這三位高山仰止,哪里還會有“干一架”的念頭?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肯定還知道這三位歷史原型更多的故事,比如丁偉在三下江南戰斗中,確實曾經“指揮”過一零一,戰后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受到了表揚,將帥們的胸襟氣度,豈是能用“干一架”來品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