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王崇秋在妻子楊潔照片前)
他叫王崇秋,是中央電視臺的高級攝像師,為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電視劇《嶗山道士》《西游記》《司馬遷》《西游記續集》等經典作品擔任攝像。
王崇秋的另一重身份,是著名導演楊潔的小丈夫。楊潔執導的《西游記》《司馬遷》等電視劇,堪稱一個時代的經典。
王崇秋比楊潔小14歲,兩人相愛、結婚遭到了巨大阻力,楊潔一度成了外人眼里的“壞女人”。
2017年4月,楊潔突發疾病離世,王崇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親生女兒遠在國外,王崇秋一個人在北京養老,他以特殊方式懷念天堂里的楊潔……
沖破阻力,娶大14歲的導演為妻
(王崇秋的家鄉湖北省紅安縣八里灣鎮王家崗村)
王崇秋1943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紅安縣八里灣鎮王家崗村下埠口灣,父親王大恒在麻城市宋埠鎮賣牛,母親是家庭主婦。
王崇秋有個哥哥叫王崇春,有個姐姐叫王全榮,他在家里排行第三,下面還有兩個妹妹。
王崇秋出生時有9斤,家里給他取乳名“九斤”,他的哥哥王崇春出生時8斤,乳名叫“八斤”。
王崇秋4歲時舉家遷到麻城市宋埠鎮,他在那里讀完了小學、中學。
1959年,16歲的王崇秋中學畢業后,在宋埠鎮一家國營汽修廠當學徒工。他這份工作是哥哥介紹的,哥哥王崇春在宋埠鎮糧管所工作。
(1961年,王崇秋在北京前門一家照相館拍的軍裝照)
1960年8月,王崇秋應征入伍,被分配到北京的空軍后勤部門服役,他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航空器材。
出身農村的王崇秋身體壯實,性格樸實,還是部隊宣傳隊的成員。他喜歡看電影、京劇,還在部隊演出中表演過節目。
1965年,王崇秋從部隊轉業,由于他表現突出,加上有一定的文藝特長,他被分配到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攝像科。
(1965年,王崇秋在北京廣播電視大樓前留影)
此前王崇秋從未搞過攝像,而臺里只有一臺照相機,他想練習構圖,經常輪不到他。
王崇秋一直在攢錢準備買一臺相機,卻買不起。1966年3月,王崇秋從攝像科出來,去資料室查資料,一個干凈利落的女同志與他在走廊上擦肩而過。
她燙著頭發,衣著時髦,王崇秋不認識她。他悄悄向同事打聽,才知道對方是臺里的導演楊潔。
(楊潔在青島人民廣播電臺播音)
楊潔祖籍四川營山,1929年4月7日出生于湖北麻城,比王崇秋大14歲。
楊潔原是青島人民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后因嚴重的肺病,肋骨被切除了4根半,肺活量受到影響,不再適合當播音員。
1954年,楊潔被調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從事后勤工作。根據工作需要,1958年楊潔調入中央電視臺改行做導演。
楊潔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前夫名叫周傳基。上世紀50年代末,周傳基被打成右派,進入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擔任資料員。
(楊潔與周傳基)
楊潔與周傳基育有3個兒女,1963年兩人離婚了,3個兒女都跟著楊潔生活。
王崇秋認識楊潔時,她是一名3個兒女的單親媽媽。王崇秋性格內斂,話語不多,性子慢。而楊潔風風火火,敢說敢干,彼此性格差異很大。
正是這種性格互補,讓彼此對對方感興趣。此后,王崇秋與楊潔經常在一起開會,學習分鏡頭,楊潔還將家里的一臺海鷗牌照相機,借給王崇秋練習構圖。
1967年,王崇秋已經24歲了,被楊潔的才華、成熟、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帶著幾分崇拜愛上了她。
(楊潔為王崇秋織毛衣)
而楊潔作為3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心里和精神上是孤寂的,需要情感的滋潤。生活中,楊潔也需要一雙堅強的臂膀依靠。
異性相吸,王崇秋與楊潔不由自主地相愛了。相差14歲的姐弟戀,在當時可謂是驚世駭俗,周圍人大吃一驚。
單位領導分別找王崇秋和楊潔談話,明確要求兩人分手。領導和同事認為兩人戀愛的主要責任在楊潔,她用糖衣炮彈誘惑單身男孩王崇秋,是個壞女人。
(楊潔送給王崇秋的第一件禮物就是這件毛衣)
巨大壓力下,楊潔向王崇秋提出分手。王崇秋沉浸在愛情中不能自拔,嘴里反復念叨著這樣一句話:這輩子我只愛你。
于是楊潔也變得勇敢起來了,今生非王崇秋不嫁。此后同事再議論她誘惑單身男孩,楊潔理直氣壯地與對方展開辯論。
王崇秋與楊潔戀愛的消息傳到老家后,母親(父親已去世)和哥哥不同意,這主要源于以下3個方面。
(王崇秋工作照)
一是楊潔比王崇秋大14歲,還離過婚。王崇秋娶這樣一個妻子,母親和哥哥覺得沒面子。
二是楊潔與前夫有3個孩子,王崇秋一結婚就要當繼父,將來日子不好過。
三是王崇秋在農村出生長大,性格樸實,而楊潔是烈士的女兒,兩人成長的背景截然不同,母親和哥哥擔心他婚后生活不和諧。
王崇秋連給哥哥寫了5封信,表達了自己與楊潔相愛的決心。由于母親不識字,哥哥將信讀給母親聽。王崇秋的執著,最終感動了母親和哥哥,他們妥協了。
(王崇秋與妻子楊潔)
1969年,王崇秋與楊潔在北京結婚了,這年王崇秋才26歲,楊潔已經40歲了。
與名導妻子一同成長,做一個稱職的繼父好難
王崇秋與楊潔領證前,軍代表特意找他談話:你對楊潔是真心的嗎?婚姻是大事,結婚就不要離婚。
王崇秋信誓旦旦地表示:我愛楊潔,不會與她離婚。同事們都認為王崇秋與楊潔不會長久,兩人最多生活三五年就會離婚。
王崇秋與楊潔結婚第二天,居委會工作人員一大早就來他們家敲門,以為兩人是非法同居,要他們去居委會接受批斗。
(王崇秋與楊潔生活照)
王崇秋將結婚證交給對方:我們是辦了手續的,是合法夫妻。居委會工作人員這才離去。
王崇秋出身農民家庭,當過兵,根紅苗正。楊潔是烈士的女兒,父親為革命事業做過貢獻,因此特殊年代里王崇秋與楊潔沒有遭受沖擊,夫妻倆能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王崇秋與楊潔結婚時,楊潔的事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跟上妻子成長的步伐,王崇秋努力鉆研業務,提高攝像水平。
(王崇秋工作照)
上世紀60年代,北京舉辦馬拉松比賽,王崇秋擔任攝像。
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京劇院演出樣板戲《紅燈記》,上海京劇院演出《智取威虎山》,及中央芭蕾舞團推出的《紅色娘子軍》,王崇秋都擔任攝像和轉播。
王崇秋還與楊潔合作拍攝了京劇《賣水》《香羅帕》,評劇《恩與仇》《小院風波》,夫妻倆珠聯璧合,受到廣泛好評。
(楊潔在1979年央視春晚的導播臺上)
1979年,央視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楊潔與鄧在軍擔任導演,王崇秋擔任攝像。
1980年,電視劇《嶗山道士》開拍,王崇秋擔任獨立攝像。
王崇秋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與妻子合作拍攝了老版電視劇《西游記》。該劇拍攝歷時4年,輾轉全國數百個地方。
王崇秋既是攝像,還要在生活上照顧楊潔。楊潔被切除了4根半肋骨,身體不好;加上經費不足,劇組伙食差,楊潔經常生病。
(楊潔在《西游記》劇組)
(楊潔與“師徒四人”合影)
王崇秋每天會將楊潔的藥準備好,提醒她按時吃。楊潔是工作狂,生活上馬馬虎虎,即便王崇秋將藥準備好了,她還經常將藥吃錯。
有一次,楊潔連續工作了14個小時,導致低血糖暈倒,王崇秋將妻子背上劇組的車,然后火速開往附近的醫院急救。
王崇秋眼睛不好,經常流淚,加上劇組工作時間長,導致他的眼疾加重,落下了愛流淚的后遺癥。
楊潔性格很直,有什么說什么,經常在劇組批評人。有些工作人員想不通,王崇秋便給他們做工作,潤滑妻子與同事的關系。
老版《西游記》在楊潔、王崇秋及眾多工作人員的通力打造下,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
此后王崇秋又與楊潔合作了《西游記續集》,及《西施》《濟公活佛》等電視劇。
拍攝《西施》時,制片方向楊潔提要求:我給你推薦個演員演西施。
楊潔讓對方過來試鏡,結果女演員的形象、氣質與“西施”相差較大,便將她淘汰了。制片人很不滿意,與楊潔鬧矛盾。
(楊潔與蔣勤勤在《西施》劇組)
楊潔寧愿不導這部戲也不肯妥協,最終制片人做了讓步,同意楊潔選擇蔣勤勤飾演“西施”。
王崇秋在接受采訪時說:楊潔對藝術非常嚴謹,我親眼見過她幾次換演員,但她沒有半點私心,大家都服她。外人都以為楊潔在工作中雷厲風行,其實她也有脆弱的一面,心思細膩柔軟,楊潔的脆弱只有我看得見。
早在1969年,王崇秋與楊潔結婚時,他才26歲,沒有結過婚,更沒有做父親的經驗,與楊潔的3個兒女相處不好。
(王崇秋與楊潔在劇組)
3個孩子不認王崇秋這個小繼父,經常與他鬧矛盾。一邊是丈夫,一邊是自己的兒女,楊潔拿他們沒辦法,急得在家里哭。
有一次,王崇秋給3個孩子做飯,3個孩子為了氣他,故意說不好吃,要求王崇秋給他們買面包。王崇秋面包買回后,孩子咬了一口又說快過期了。
王崇秋坐在一旁呼呼生悶氣,臉色鐵青。不一會,楊潔從外面回來了,看到這一幕,覺得生活太煩人了,又忍不住流淚了。
當晚楊潔對王崇秋說:我3個孩子不懂事,讓你受委屈了,你如果覺得日子過不下去,我愿意與你分開,一點也不怪你。
(楊潔)
楊潔這番話深深觸動了王崇秋:如果因為3個孩子就離婚,王崇秋覺得自己是個沒有責任擔當的男人,會被別人看不起。
突然間,王崇秋覺得自己成熟了,他告訴楊潔:我會對孩子們更加包容和遷就。
隨后,王崇秋與孩子談話:我希望與你們做朋友,做大哥哥,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你們可以提意見。
接下來的日子,王崇秋在3個孩子面前,不再將自己當長輩,不再訓他們。王崇秋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與他們交心。
(王崇秋與楊潔合影)
3個孩子要去看親生父親,王崇秋會坐公共汽車送他們過去,然后再將他們接回家。
王崇秋的愛和包容,感動了3個繼子繼女,經過兩年多的磨合,3個繼子繼女終于接納了小繼父王崇秋。
王崇秋的父愛和忍辱負重,格外感動楊潔,她與丈夫的感情也更深厚了。
名導妻子猝然離世,他以特殊方式懷念天堂里的愛妻
王崇秋與楊潔結婚后,于1970年生下了女兒楊云菲。因為照顧3個繼子繼女忙不過來,王崇秋夫婦一度將女兒放在保姆家里撫養,直到女兒3歲時才將她接回家。
(楊云菲)
在親生女兒和繼子繼女之間,王崇秋做到一碗水端平,繼子繼女特別佩服他。
《西游記》拍攝期間,楊云菲患上了頭疼病,休學在家服藥。王崇秋和楊潔將女兒帶到劇組,楊云菲還在“偷吃人參果”一集中扮演道童。
3個繼子繼女很懂事,給王崇秋寫信,詢問楊云菲的身體狀況。
繼子繼女長大后,兩個在國外留學,后在那邊定居,一個在國內工作和生活。
(楊云菲工作照)
(楊云菲)
王崇秋與楊潔的親生女兒楊云菲大學畢業后,成了一名小有名氣的化妝師,后來去了美國。
楊潔1989年就從央視退休了,但依然在工作,一直忙碌到2015年。
1997年,楊潔執導的《司馬遷》《西游記續集》引起巨大的反響。2008年10月,楊潔獲得中國電視劇輝煌30年“最具影響力導演”稱號。
王崇秋于2003年正式從央視退休,但依然與妻子一起工作。同年12月,夫妻倆排演了舞臺劇《西游記》,然后帶領劇組去美國巡演,所到之處廣受好評。
(晚年的王崇秋與楊潔)
王崇秋與楊潔都靠工資生活,事業輝煌時沒賺到什么大錢。夫妻倆住在北京西郊一個普通小區里,房子是一套兩居室,裝修也很普通。
王崇秋在工作中是妻子的黃金搭檔,在生活在是楊潔的貼身助理、司機兼保姆。
王崇秋夫婦拍攝《西游記》有太多的故事,2011年,王崇秋鼓勵妻子將拍攝故事寫下來,這激起了楊潔的興趣。
楊潔不會漢語拼音,用五筆輸入法打字,她每天一早就坐在電腦前寫作,王崇秋負責打理她的生活,包攬了一切家務。
楊潔有些往事忘了,王崇秋幫她回憶,然后向當年的劇組同事求證。
楊潔每天寫作完畢,王崇秋都是第一讀者,幫她進行校對。
2013年,楊潔創作的《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84歲高齡的楊潔首次出書,引起了媒體和影迷的廣泛關注。
她與出版簽了版稅合同,不過問書籍的銷售情況,很多人都說楊潔在經濟上吃虧了。
楊潔(右)與著名作曲家許鏡清
由于年事漸高,楊潔患上了高血糖、高血壓等老年病,王崇秋將妻子的生活打理得很好,楊潔有信心活到100歲。
哪知災難突然降臨了。2017年4月3日上午,楊潔在電腦上看新聞,突然暈倒昏迷不醒。王崇秋趕緊撥打110急救電話,救護車趕來將楊潔送往醫院。
王崇秋驚慌地掛號、繳費,大腦一片空白。楊潔被抬上CT機時,突然睜開眼睛看了王崇秋一眼,與丈夫做最后的告別。
隨后楊潔的眼睛閉上了,再也沒有睜開過。院方全力施救,但還是沒能保住楊潔的生命。
楊潔(1929年4月7日—2017年4月15日)
2017年4月15日,楊潔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88歲。
送別楊潔,王崇秋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女兒楊云菲從美國回來,在北京陪伴父親,直到半年后父親狀態好轉,開始主動出門了,女兒才回美國。
這些年來,王崇秋一直在網上與“西游迷”保持聯系,很多“西游迷”勸王崇秋將他與楊潔的故事寫成文字出版。
2018年,王崇秋的新書《敢問路在何方:我們的西游記》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左起:劉大剛、王崇秋、六小齡童、馬德華
為了懷念天堂里的妻子,王崇秋注冊了公眾號,寫了很多懷念楊潔的文章,及拍攝《西游記》的故事。
每年的清明節,王崇秋都會去給楊潔掃墓,講述《西游記》劇組成員的近況。
2023年清明節,王崇秋給妻子掃墓時,告訴天堂里的楊潔:《西游記》的藝術顧問鄭榕老爺子走了,編劇戴英祿走了,化妝師王希鐘也走了。你在天堂里還好嗎?以后我去天堂里找你,你還認識我嗎?
(王崇秋為妻子楊潔掃墓)
(王崇秋與歌唱家李光羲)
王崇秋還告訴天堂里的楊潔:李揚、六小齡童、馬德華、仇永力等人,與我一起參加了央視的《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我們一起回憶了你的藝術人生。
王崇秋將這一切寫到了公眾號里,邊寫邊流淚,文章也感動了無數讀者。
2024年清明節,王崇秋去給楊潔掃墓,驚喜地告訴她:我的眼睛在吳大夫的治療下,視力有了明顯恢復,也很少流淚了。我現在也不焦慮了,一個人在北京養老,心情很愉快。我現在每天都要看《西游記》的資料和電視劇,想起我們走過的路。今天我開車出去了,給你買了一束花。
2025年6月,王崇秋已經82歲了,一個人在北京養老。雖然楊潔已經離世8年了,但在王崇秋的心目中,妻子從來沒有遠離,一直活在他的心里。
王崇秋經常在心里與妻子對話,向她講述《西游記》劇組成員的情況,講述自己的生活近況,在公眾號里寫懷念她的文章。
王崇秋以這種特殊方式,懷念天堂里的愛妻。今生,王崇秋與楊潔還沒有愛夠,來生他還愿與楊潔做夫妻。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