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斯克稱“美國黨”明年參選,共和黨人警告:他會成為沒國家的人)
觀察者網消息,馬斯克似乎已打算徹底和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他領導的共和黨決裂。當地時間7月5日,馬斯克官宣成立“美國黨”以“還人民自由”,他本周早些時候還放話威脅要對支持特朗普“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的共和黨議員發起“初選狙擊”。
美國《國會山報》5日報道稱,在特朗普及其盟友正試圖挽救不利的中期選舉環境之際,馬斯克近期的一系列公開表態引起了共和黨內部的無視和不滿。一名該黨的策略師警告稱,民主黨人對馬斯克已恨之入骨,如果他繼續這樣下去,他也會失去共和黨人的支持,成為一個沒有國家的人。
馬斯克和特朗普的此番公開決裂源于一項“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馬斯克譴責該法案“極其瘋狂且極具破壞性”,稱其“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并對我們國家造成巨大損害”。
他還發出威脅稱,一旦法案通過,他會立即創立新政黨,并讓那些支持該法案的共和黨議員在明年“輸掉初選,就算這是我在這世上做的最后一件事”。
當地時間3日,這項法案在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隨后特朗普在美國國慶日將其簽署生效。5日,馬斯克兌現了他的威脅,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宣布成立新黨“美國黨”,“今天,美國黨成立,為了把自由還給你們”。
當地時間7月5日,馬斯克發帖宣布成立“美國黨”。 社交媒體平臺X
馬斯克也在評論區回答了外國網友們的一些關于“美國黨”的提問。有網友問道,這會是一個“減少債務只負責任地花錢、用人工智能或機器人對軍隊進行現代化改造、支持科技加速發展人工智能、對包括能源在內的廣泛領域減少監管……”的政黨嗎?馬斯克回復說:“是的。”他還表示,該政黨將參加明年的中期選舉。
評論區截圖 社交媒體平臺X
不過,也有網友在評論區指出,創建一個新黨只會分散共和黨的選票,給民主黨以優勢。根據馬斯克4日發起創立新政黨投票時透露的信息,“美國黨”初期將聚焦2-3個參議院席位以及8-10個眾議院選區,試圖通過這些關鍵席位在國會中成為決定性力量。
這一策略與傳統政黨試圖贏得多數席位的做法截然不同。馬斯克將目標鎖定在成為國會中的“關鍵少數”,他認為,在當前國會席位分布極為接近的情況下,這種精準策略足以影響重大立法,確保“真正代表人民意愿”。
傾向共和黨的人士直接在最新推文的評論區炮轟馬斯克,“滾回南非去”。一些民主黨人士則認為,馬斯克成立新政黨的話聽上去更像是“一個笑話”。但有分析指出,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規定,新政黨無需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正式注冊,除非其籌款或支出超過特定門檻,且以馬斯克的財力,資金將不會成為制約因素。
對于馬斯克的激烈批評,共和黨內部看法不一。《國會山報》稱,一些共和黨人認為,馬斯克的威脅無益且危險,一旦成為現實,可能會分散中期選舉的資源,而從歷史上看,這一階段的選舉本就對在任總統的政黨不利。
“在參議院選舉失利的周期里,我們所采取的最具破壞性的行為之一……就是在黨內消耗大量資源進行內斗。”一名長期參與參議院競選的共和黨顧問警告稱。
共和黨長期捐助者比爾·比恩表示,“我希望他不會這樣做,因為我認為在初選階段發生爭執通常不會有任何作用,只會加強反對派的力量”。他承認,馬斯克有關“大而美”法案會提高美國財政赤字的觀點“有其道理”,但他更擔心馬斯克的初選威脅會迫使共和黨將資源轉移到一些不重要的領域。
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
在發出威脅的同時,馬斯克還明確表示將與那些反對該法案的議員站在一起。他轉發了向肯塔基州共和黨眾議員托馬斯·馬西競選活動捐款的帖子,并回答道:“(還有)我。”
另外一些共和黨人則直接無視了馬斯克的威脅。堪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羅杰·馬歇爾在采訪中對馬斯克的初選挑戰回應道,“無論哪一天,我都會選擇特朗普總統的背書,而不是馬斯克的”。他還透露,許多共和黨同僚正在“無視”馬斯克的言論。
不少共和黨人也對馬斯克的“初選狙擊”計劃持懷疑態度。威斯康星州共和黨前高層馬克·杰斐遜直言,“我認為總統現在比馬斯克更受民眾歡迎,而且我認為我們的民選代表也更受歡迎”。
“我不太重視這個威脅,”佐治亞州共和黨顧問布萊恩·魯賓森反問道,“你要怎么同時初選挑戰幾百個人?”
相比之下,《國會山報》指出,特朗普在黨內發起“清洗行動”早已不是新鮮事,并且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特朗普的盟友們已經在發出信號,稱他們不懼打擊那些他們認為阻礙了特朗普及其議程的共和黨頑固分子和黨內成員。一個支持特朗普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已經成立,其目標是“炒掉”反對“大而美”法案的共和黨眾議員馬西。
共和黨大金主埃里克·萊文坦言,除非馬斯克能找來一批真正有號召力的候選人,否則他根本毫無勝算,馬西那種人只是邊緣人物。
特朗普本人早前已暗示,考慮將馬斯克驅逐出境回他的出生地南非,并表示“政府效率部”(DOGE)可能會審查馬斯克的企業及其獲得的補貼情況,“我們會省下一大筆錢,他最好別跟我玩這個游戲”。
“民主黨人對馬斯克已恨之入骨,目前他在共和黨人中還保持著良好的聲譽,但如果他繼續這樣下去,他會失去共和黨人的支持,成為一個沒有國家的人,”密歇根州共和黨策略師杰森·卡貝爾·羅伊發出警告稱,“這將破壞他參與任何政治或商業的計劃。”
延伸閱讀
已吸引4萬粉絲!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暗示明年參選,將對共和黨構成哪些威脅?
當地時間7月5日,全球首富埃隆·馬斯克在其社交平臺X上正式宣布成立“美國黨”(The America Party),將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因一項價值3.3萬億美元的支出法案引發的矛盾徹底公開化。在他的帖子發布后不久,X平臺上一個顯示今年6月注冊的“美國黨”賬號轉發馬斯克帖子,目前已吸引超4萬粉絲關注。
此前,特朗普曾公開討論將馬斯克驅逐出美國,以及削減其部分公司的政府合同。其前幕僚班農4日更是怒罵馬斯克“一個非美國人要成立一個‘美國黨’”,是“應該被送回南非的小丑”。
環球網援引《印度斯坦報》6日報道,在這條宣布成立“美國黨”的帖子下,有網友問其新政黨是否會參加2026年中期選舉或2028年的總統選舉時,馬斯克回復稱“明年”,暗示將參加明年中期選舉。
▲馬斯克
另據聯邦選舉委員會文件,馬斯克及其顧問尚未向該機構提交文件,以表明一個名為“美國黨”的新政治實體已成立。
馬斯克的“計劃”:
精確位置上,集中火力專攻
近期,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產生分歧。6月30日,馬斯克猛批特朗普力推的所謂“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并表示,如果法案通過,第二天就會成立“美國黨”。他補充稱,支持特朗普大型法案的共和黨人“明年將在初選中失利,即便這是我在地球上做的最后一件事”。美國眾議院7月3日以微弱優勢通過了該法案的最終版本,特朗普于7月4日晚在白宮的獨立日活動上簽署了該法案。
▲特朗普 圖據視覺中國
馬斯克似乎并非只是情緒化地發泄不滿,他公布了一套聽起來頗為精密的政治“作戰計劃”。其在X平臺上寫道:“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方法是,集中火力專攻2到3個參議院席位和8到10個眾議院選區。”
他解釋稱,“鑒于(國會山)立法席位有微弱的差距,這幾席就足以起到決定性一票的作用,影響有爭議的法律,確保這些法律服務于人民的真實意愿。”
他還引用了古希臘的留克特拉戰役,比喻將像“粉碎斯巴達無敵神話”一樣,“在戰場的一個精確位置上,投入極度集中的力量”來打破美國兩黨壟斷。
留克特拉戰役發生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時期,一方是當時希臘霸主斯巴達,另一方是底比斯。很巧合的是,斯巴達當時是雙王統治,內斗也不斷;伊巴密濃達指揮的底比斯軍隊,就找到斯巴達的薄弱點,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最終戰勝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斯巴達大軍,徹底改寫了雅典的格局。
在“政綱”方面,馬斯克似乎已有一個初步構想。7月5日,他贊同了一名網友提出的建議,其中包括:財政上,削減國債;軍事上,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實現軍隊現代化;經濟上,支持自由市場和去監管化;社會上,支持“親科技”和“支持生育主義”的立場。
“美國黨”
將對共和黨構成威脅?
“美國黨”是一個與民主黨和共和黨相抗衡的第三方政治派別。其官方賬號在短時間內吸粉數萬,宣傳口號有“為中間80%的人創建”“當兩黨都辜負了人民,人民便開始另尋他處”“美國黨不是楔子,而是一座橋梁”“建立在常識而非顧問之上”。
有分析認為,其真正的沖擊力在于馬斯克明確發出的“初選威脅”。這一威脅,即利用其雄厚財力支持黨內挑戰者,來對抗那些支持特朗普支出法案的共和黨議員,這將給共和黨帶來危險。
一名共和黨資深顧問指出,“在我們競選失敗的周期中,最具破壞性的行為之一,就是在黨內斗爭中耗費了大量資源。”
馬斯克的威脅,正將共和黨拖入這種境地。馬斯克在2024年曾花費近3億美元支持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人。現在,他計劃將這種級別的財力轉向內部,資助初選挑戰者。這意味著,任何被他鎖定的現任議員將面臨一場昂貴的防御戰,不得不將本應用于對抗民主黨的競選資金,提前消耗在黨內斗爭中。
共和黨長期捐助人比爾·比恩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認為,馬斯克的資金“更好的用途是去贏得搖擺選區的選舉”,而不是用來“在初選中挑戰那些可能與他并非100%意見一致的保守派共和黨人。”
除了財務上的消耗,其威脅也在加劇共和黨內部的分裂。馬斯克公開支持像肯塔基州眾議員托馬斯·馬西這樣反對高額支出的議員,同時將矛頭對準了支持法案的黨內同僚,這迫使共和黨議員和選民在“對特朗普議程的忠誠”和“對削減開支原則的堅持”之間做出選擇。
一名共和黨策略師杰森·卡貝爾·羅警告稱,如果馬斯克貫徹其威脅,他將“失去共和黨人的支持,成為一個沒有歸屬的人”,“這將破壞他所參與的任何政治或商業計劃。”
認證程序復雜
專家對馬斯克能否成功表示懷疑
據央視新聞報道,根據美國法律,一個有資格參與選舉的政黨成立,其資質確認需要經過復雜的認證程序,首先必須召開黨團會議或代表大會,選舉臨時官員并指定政黨名稱。尚不清楚馬斯克的“美國黨”是否已啟動相關程序。
專家對其成功概率普遍表示懷疑。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漢斯·諾埃爾分析指出,美國“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對第三方政黨天然不利,候選人必須在選區內贏得最多票數才能獲得席位,這使得小黨派難以立足。歷史上,第三方運動鮮有成功。億萬富翁羅斯·佩羅在1992年贏得了近19%的普選票,卻未能獲得一張選舉人票,兩次參選總統,均以敗選告終。
一個新政黨需要異常專注選民,這不能“光靠錢買到”。盡管馬斯克聲稱代表“中間80%”,但分析認為,這部分人群缺乏足夠的政治凝聚力來形成一個穩固的政黨。馬斯克本人也并非總是穩操勝券。他今年在威斯康星州一場司法競選中豪擲2000萬美元,支持的候選人卻慘敗,證明了燒錢并不是萬能的。
更重要的是,與特朗普和國會共和黨人鬧翻之后,馬斯克將發現自己在黨內的影響力減弱,更難爭取政治盟友。特朗普的盟友詹姆斯·費什巴克透露,特朗普的盟友已在籌備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以對抗他的行動。
另有分析則認為,馬斯克有“不兌現承諾”的歷史,他善于提出宏偉計劃,但未必有耐心去應對組建政黨過程中繁瑣、漫長且充滿挫敗的現實。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麥克·麥科克爾評論道:“我無法相信他會用余生去創建一個新政黨。我認為這一切的核心,是他與特朗普的個人恩怨,以及試圖在此刻摧毀特朗普的政治遺產。”
馬斯克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支持現任總統特朗普和共和黨,但近期與特朗普政見分歧嚴重,已多次聲稱將建立新的政黨,挑戰驢象兩黨輪流坐莊的政治格局。但他究竟是一位能夠打破舊格局的“屠龍勇士”,還是一個沖向政治大風車的“堂吉訶德”?觀察人士正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