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7月4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言人胡強強表示,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作牟利工具,濫用專業權威為自己背書,假借科普名義違規導醫導診,線上問診,線下引流,直播帶貨甚至高價開藥;還有的通過夸大治療效果、虛構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誤導公眾、斂財牟利。
胡強強強調,這些行為嚴重違反了互聯網診療管理和廣告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請公眾不要輕信,防止上當受騙。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與相關部門一起,加大互聯網健康科普亂象的整治力度,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央視曝光
網紅醫生亂象
6月26日,“央視財經”也曝光了部分網紅醫生亂象:線上引流,線下高價開藥。
央視記者在諸多短視頻平臺,發現大量通過醫院資質認證或實名認證的醫生賬號。點開后發現,這些賬戶往往自稱是“專家醫生”,號稱有一套獨家方法或特效藥,能治療肝病、腎病、心血管病等。
記者假裝患者跟隨一位所謂的網紅醫生指引,來到北京市海淀區“北京中大中醫醫院”就診。接診醫生簡單看了舌相、號脈,約5分鐘后,給出治療意見,并開出3268元的中藥。
央視暗訪現場
據報道,2024年還曾有消費者投訴北京中大中醫醫院誘導消費、過度治療。投訴詳情顯示,該消費者從網絡上了解到該院,咨詢了一下問題后,就讓付錢買藥,治療了3個月卻一點效果都沒有。
另外“央視財經”報道還顯示,另一名自稱是“北京崇文門中醫醫院”的網紅醫生,通過幾分鐘的線上看診,就開出總計3000多元的中藥。
央視暗訪現場
此外,報道指出,網紅醫生亂象還包括直播帶貨。在短視頻平臺,排名靠前的醫生都在開設直播。但在很多直播間里,出現在鏡頭前的并非醫生本人。
針對網紅醫生在短視頻平臺變相或直接發布虛假科普,實則視頻會診、開藥、甚至直播帶貨等亂象,近期各地密集發布負面行為清單。
5 月 16 日,四川衛健委發布了《四川省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試行)》,明文禁止個人在未向所在單位申報并獲得批準的情況下,擅自利用職務身份開設用于發布健康科普內容的個人自媒體賬號。
而在四川之前,上海、黑龍江已經分別發布了各自的負面清單。
3月20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首個《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試行)》,提出九個“禁止”行為。
黑龍江省緊隨其后,4月2日,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健康科普知識發布與傳播“十不許”(試行)》。
負面行為清單基本都涵蓋了內容合規、知識產權、倫理道德、賬號管理等多維度的要求,均禁止以健康科普的名義導醫、導診、導流牟利、禁止未經報批擅自利用單位職務身份開設用于發布健康科普信息的個人自媒體賬號等。
健康科普是醫生服務社會、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部分賬號借醫生頭銜“引流”“帶貨”的行為,會極大傷害了公眾對醫療行業的信任。
面對網絡上大量的科普內容,如何準確識別和篩選出高質量、有價值的內容,不僅是公眾和科普從業者面臨的一大挑戰,也是衛生主管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現實問題。既要守住“科學、公益”的底線,也要為醫生提供清晰、便捷的制度支持,鼓勵真正有質量、有創意的專業表達。平臺、醫療機構、監管部門和醫生本人,必須共同承擔起打造清朗健康內容生態的責任。
撰文 | 梅斯醫學
編輯 | 木白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