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場行政區劃的變革讓兗州告別了縣級市的身份,成為濟寧市兗州區,開啟了發展的新篇章。十二載春秋,兗州在這場變革中經歷了從產業到民生,從城市建設到區域融合的全方位蛻變。
政策東風,融入區域大格局
撤市劃區伊始,兗州迎來了政策疊加的黃金機遇期。濟寧市加快都市區融合發展,兗州順勢成為中心城區板塊。這一身份轉變,使兗州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上被賦予更多資源。魯南高鐵兗州南站拔地而起,拉近了兗州與外界的時空距離,為人員往來、物資流通打開了新通道,也為區域協同發展架起了橋梁。
(濟寧東站 別名:兗州南站)
在山東省建設西部經濟隆起帶、濟寧市打造魯西科學發展高地的戰略中,兗州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與要素集聚,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曾經以傳統產業為主導的兗州,在政策引領下開始了轉型升級的征程,向著高質量發展大步邁進。
產業蝶變,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十二年來,兗州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革。撤區前,兗州產業雖有一定基礎,但產業層次相對較低,傳統制造業占比較大。劃區后,依托工業園區體制機制優勢,兗州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加快創建國家級開發區,醫藥、物流、農機、精細化工和意大利工業城五大特色產業園蓬勃發展。
農機產業不斷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研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農機裝備,產品暢銷國內外,打響了兗州農機制造的品牌。醫藥產業聚焦創新藥研發與高端醫療器械制造,與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等也在兗州落地生根,逐步成長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推動兗州從傳統工業強區向現代產業高地華麗轉身。
民生改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隨著撤市劃區,兗州在公共服務領域與濟寧市實現深度融合,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不斷優化升級。在教育方面,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向兗州傾斜,新建、改擴建多所學校,引入先進教學理念與管理模式,讓兗州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
醫療資源整合也在同步推進,與濟寧市各大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專家定期坐診、遠程會診常態化開展,提升了兗州整體醫療水平,讓居民看病不再難。城市建設更是日新月異,道路愈發寬敞平坦,公共交通網絡不斷加密,公園、綠地星羅棋布,城市環境品質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
協同共進,城市發展活力彰顯
撤市劃區促進了兗州與濟寧其他區域的協同發展,“同城效應”逐漸顯現。產業上,與周邊地區形成上下游產業鏈互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交通上,與濟寧主城區交通無縫對接,城市公交一體化讓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在文化旅游方面,整合區域文化資源,推出特色文旅線路,打造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文旅品牌,提升了區域文化軟實力與旅游吸引力。
當然,在這十二年的發展歷程中,兗州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部分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轉型過程中的陣痛等。但這些困難并未阻擋兗州前進的步伐,反而成為改革創新的動力源泉。展望未來,站在撤市劃區十二周年的新起點上,兗州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度融入濟寧市發展大局,向著更加繁榮、美好的明天奮勇前行 ,續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濟寧人編輯整理 微友留言不代表本站觀點
非本站原創照片均來自百度圖片
凡原創稿件不經同意不得轉載
“濟寧人”法律顧問單位:山東希音律師事務所
相關法律問題請撥:17805370308(劉崗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