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者絡繹不絕。
近日,云南冶金第三礦三種精神傳承館正式啟用,并面向公眾開放。這座承載著歷史記憶與精神傳承的展館,將再現中國冶金工業的崢嶸歲月和奮斗精神。
云南冶金第三礦三種精神傳承館位于易門縣綠汁集鎮科技路原云南冶金第三礦工人俱樂部,展館面積466.75平方米,由勞模精神廳、勞動精神廳和工匠精神廳3個部分組成,共展出500多件實物、400多張圖片資料。通過約4萬字的文字介紹,全面回顧了20世紀50年代建設的國有大一型采選冶企業,易門銅礦的奮斗史,著重展現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走進傳承館,仿佛踏入時光隧道。銹跡斑斑的頭盔、古樸的頭燈、磨舊的工作服,還有水壺、手電筒、油燈,以及勘探鉆井機等一件件充滿年代感的實物,無聲訴說著往昔的奮斗故事;獎狀、獎杯、礦區分布圖、勞動場景、全國勞模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等圖片生動再現當年冶金工人攻堅克難的奮斗歷程和勞動者的風采。
“館內每一件實物、每一張老照片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珍貴展品,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煥發新的時代光芒,激勵廣大勞動者以勞動為榮、以奮斗為美,凝聚起推動易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力量?!币组T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李增壽說。
云南冶金第三礦(易門銅礦)成立于1953年2月,是國家“一五”時期云南省重點工業項目。易門銅礦成立后,以易門縣綠汁鎮為中心,在深挖明清古礦山的基礎上,擴大探采范圍,沿綠汁江流域先后建成投產了7座大中型礦山,為20世紀50年代國家快速建立工業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易門銅礦在半個世紀的奮斗過程中,創造了驕人的成績,躋身中國企業500強之列,成為中國冶金工業的一面旗幟。
云南網記者王劍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