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暖“新”服務筑起夏日清涼港灣(主題)
棲霞市為新就業群體托起“幸福底線”(副題)
煙臺日報訊(YMG全媒體記者 趙巍巍 通訊員 欒欽程 張曉瑜)炎炎夏日,暑氣如蒸,但棲霞城區各處“工會驛站”里卻涼風習習。
采訪當日的中午,記者在位于霞光路的一處“工會驛站”里遇到了“餓了么”業務員林雁鳴和他的三位同事。他們正在驛站喝水、充電、避暑,作短暫的休息。“每天接單多,大部分時間都跑在路上,驛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歇腳的地方。”林雁鳴說。
民生關切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這溫馨一幕,正是棲霞市以暖心服務為群眾托起“幸福底線”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隨著快遞、外賣、網約車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新就業群體數量與日俱增,他們奔波在大街小巷,鏈接著千家萬戶,是城市發展最有活力的“細胞”。棲霞市精準聚焦新就業群體需求,從友好場景建設入手,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暖“新”服務。
作為服務新就業群體的載體,“工會驛站”為夏日高溫下奔波的勞動者撐起了一片片“綠蔭”。這些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清涼港灣”,讓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有了短暫的“歇腳地”,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暖心注腳。
“我們提出并踐行‘入會有門’‘服務有愛’‘維權有力’‘提升有路’的工作理念,努力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精準服務。”棲霞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負責人梁延偉介紹。
在“入會有門”方面,棲霞工會干部深入企業、商圈進行宣傳發動,推行掃碼入會、平臺建會等便捷入會方式。“今年以來,我們先后發放了2000余份資料,開展了35場宣講,就是想讓更多勞動者了解工會、加入工會。”梁延偉說,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2000余名快遞員、外賣騎手等“一鍵入家”。
“服務有愛”體現在將26處驛站進行智能化升級上。這些智能驛站在提供飲水、熱餐、充電、WIFI等服務的基礎上,增設信息與閱讀功能。棲霞工會還依托各智能驛站定期組織開展健康講座、心理咨詢等活動,打造了“工會暖‘新’ 情伴‘驛’路”等品牌。“在這里不僅能解決日常需求,還能學到知識,真的很貼心。”一位外賣騎手贊道。
“維權有力”方面,打造“果都·工和”法援品牌,構建起多部門聯動的維權體系,將98%的矛盾就地化解,目前已調處勞動爭議136起。推動簽訂的快遞行業“1+3”集體合同,明確了派費標準,保障了最低工資等職工權益。“有了這些保障,我們工作更安心了。”“餓了么”外賣騎手徐玲艷表示。
立足促進新就業群體技能提升,他們開設了11門免費技能課,現已培訓300余人,實現了“提升有路”。他們還先后舉辦育嬰、護理等競賽18場,樹立標桿,以賽促學。“通過技能培訓,我的業務能力提升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中通快遞員荀小紅說。
暖“新”服務借力數智賦能,精細服務。棲霞市投入10萬元建成“驛站運營調度中心”,實時監控54處站點運行情況,確保常態開放率不低于98%,同時出臺管理規范,讓服務更精細。今年以來,他們先后依托驛站開展活動600余場,服務1.2萬人次,真正成為勞動者的“溫馨之家”。
在棲霞,這類的暖心“驛站”還有很多。今年以來,棲霞市委、市政府以“暖心工程”為抓手,廣泛征集和梳理各領域群眾的訴求,通過各行業部門的精準施策、扎實行動,將關懷融入服務末梢,持續提升著城市的民生溫度,激發著城市發展的無限活力。
來源:煙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