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蔣介石派出了胡宗南帶著23萬人馬進攻陜北。另外顧祝同也帶著45萬人對山東發起進攻,對這樣的形勢,毛主席總結為啞鈴勢態,然后就決定讓劉鄧大軍去將這個啞鈴中間部分給砸斷。然后劉鄧大軍就需要向大別山挺進,這個決定也讓這支部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時也有很大的損失,出發前該部隊總兵力是42萬,可是在完成這個任務后,這支部隊人數直接變成了七萬,銳減極為嚴重。那么劉鄧大軍到底在這場戰略中經歷了什么呢?
雖然這個決定可以看出毛主席驚人的戰略眼光,可是想要完成任務卻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劉鄧大軍在南下時只帶了12萬,至于剩下的三十萬則是被分成了三部分,分別是陳賡領導的部隊,還有陳毅與粟裕領導的,以及地方的武裝部隊。
這三支部隊都是為了迷惑敵人,真正要插入敵人心臟的就是劉鄧兩位首長領導的12萬大軍。不過想要完成這個任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南下沒有我軍的根據地,想要在敵人后方生存,這真的是難上加難。
1947年8月11日,大軍來到了黃泛區,想要穿越這里不容易,當時部隊從這里穿過就損失了八千人。另外還有重型武器也丟了不少,這也讓方便戰士們順利渡過。另外還有汽車與榴彈炮,基本上都丟在了這個地方。
8月23日,大軍來到了汝河北岸,而蔣介石也察覺到了我軍的意圖。于是將附近能夠渡河的船都給炸毀,并且連民房也都燒干凈了??墒遣筷牰珊右驳米ゾo,于是劉伯承就開會表示,讓部隊架浮橋,先鋒部隊為了搶占雷崗村,可謂是全員犧牲。
8月26日,部隊開始渡河,當時先鋒部隊只收集到了少量的渡船,只能承載百余人。然而后方的敵人也快追上來了,如果不趕緊過河,就一定與敵人有一戰,然而工兵連卻匯報,架橋的材料在渡過黃泛區時就都丟了。
不過在凌晨的時候,劉伯承就撐著竹竿來到了河中央,眾人都擔心他遇到危險,可是他卻說了這么一句話,上游沒有下雨,這里的水位下降不少,然后就命令部隊淌水過河。在部隊順利到達對岸沒多久,洪水就奔涌而來,直接將追兵給攔截下來。
在這12萬大軍經過千辛萬苦來到大別山后,部隊總人數也就只有五萬多人,可之后還有更嚴峻的考驗在等著他們,由于這里沒有我軍的根據地,補給跟不上,再加上敵人的封鎖,一些戰士受傷也沒有傷藥醫治,就因傷口感染而亡,再加上國民黨在大別山搞連做制度,使得這里的百姓也不敢給我軍提供幫助。
不過劉鄧兩位首長可不會這么輕易放棄,畢竟紅軍一直都是得民心的,所以在他們采取一些措施后,還是有不少群眾愿意參加紅軍部隊,也愿意為紅軍提供幫助的。在劉鄧大軍扎根大別山后,蔣介石就不得不趕緊從山東與陜北調回部隊,而這個時候毛主席就明白,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策略見效了,而且還把蔣介石給打了個措手不及。
另外其他三支部隊也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就說華野在這期間直接殲滅敵人六萬之多,還收復了不少的失地。然后就是西野在沙家店的戰斗中取得勝利,扭轉了陜北的局勢,陳賡帶著部隊則趁著這個機會在豫陜鄂建立了根據地,讓部隊發展壯大。而二野在大別山的任務中,可是起到了關鍵作用,正是他們的犧牲才換來后續的勝利,尤其是在渡江戰役中,也是二野那些從大別山沖出來的戰士首個將旗幟插到了長江的南岸,他們都是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