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是?形目下屬啄木鳥科動物的總稱,也是所有是?形目動物中最多的科類。全世界范圍內,除了南北兩極和大洋洲未發現其身影外,其余各地都有啄木鳥的足跡。目前啄木鳥種類繁多,有36屬,250種左右。以下是我國現存的10種啄木鳥在分布、特征、習性和文化等方面的詳細介紹:
第十,白眉棕啄木鳥
我國境內的白眉棕啄木鳥存量稀少,是我國的三有保護動物。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貴州及云貴高原附屬地帶。體型較小,如麻雀。因額眉處有白紋,體羽大部分為棕色而得名。尾羽處呈橄欖色。喜歡單獨行動,棲息于灌木中。以螞蟻和其他昆蟲的幼蟲為食。沿樹干覓食,有時也落地覓食。
第九,赤胸啄木鳥
赤胸啄木鳥被視為益蟲,入列我國三有名錄,因其獨特的紅色胸部羽毛而更加引人注目。集中分布于我國西藏南部、云南等地。屬于小型鳥類。背部呈黑色,翅膀有白斑;雄鳥頭頂呈紅色,雌鳥頭頂處為黑色。因胸及尾下覆羽為紅色而得名。主要棲息于中海拔地區的闊葉林中。喜單獨活動,常以各種昆蟲為食,善用喙捕捉樹干中的害蟲。
第八,大斑啄木鳥
古稱“赤?”,農村習慣稱為“花啄木”,我國的三有保護動物。在歐洲文化中,大斑啄木鳥常被視為吉祥,象征著好運和幸福。廣泛分布于我國全境各地。在啄木鳥科中,體型較大,頭部及背部為黑色,有白色條紋羽毛而得名。主要棲息于山地和平原的森林中,善于在樹干上尋找昆蟲。
第七,黑啄木鳥
黑啄木鳥形態獨特,在某些地區被視為具有神秘力量。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廣泛分布于我國整個北方以及西南各地。是啄木鳥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全身黑色羽毛為主,頭頂有紅色冠羽。主要棲息于森林和山地中,善于在樹干上啄食,喜食天牛幼蟲和螞蟻。
第六,竹啄木鳥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竹子象征著堅韌,竹啄木鳥因其生活在竹林中,更加具有堅韌不拔的象征意義。名列三有保護名錄。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福建、廣東等地。在逐木鳥家族中屬于小型鳥類,體羽大多呈黃綠色,且具有白色或黃色斑紋羽。主要棲息于低海拔的竹林和灌木林中,喜在竹干上啄食螞蟻。
第五,姬啄木鳥
俗稱“小啄木鳥”,我國三有動物,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還包括甘肅、陜西等地。體型小巧,背部羽毛呈橄欖綠腹下呈灰白和棕褐相間條紋。主要棲息于稀疏林和灌叢中,和其他啄木鳥不同,姬啄木鳥喜歡在地上覓食。
第四,栗啄木鳥
曾為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2025年3月被浙江省調出重點保護名單。但依然是三有動物。主要分布于我國貴州、云南、廣西、湖南等地。在啄木鳥中體型中等,因全身大部分羽毛為栗褐色而得名。主要棲息于低海拔的山地和丘陵地帶。常單獨生活,喜食螞蟻和昆蟲。
第三,三趾啄木鳥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北方和西南地區,如內蒙古、青海、甘肅、四川等地。在啄木鳥中屬于中型鳥類,具有獨特的三趾足而聞名。毛色鮮艷,有白色、黃色、紅色斑紋。主要棲息于平原或低海拔地區的森林和山地中,雜食性強,主食昆蟲和植物種子。
第二,星頭啄木鳥
俗稱“北啄木鳥”。安徽省一級保護動物,我國三有保護名錄。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以及緬甸、西伯利亞等地區。體型中等,因頭部具有獨特的星狀斑點紋而得名。通體羽毛呈灰褐色,具有白色斑點。主要棲息于低海拔山地或平原地區的闊葉林以及針葉林中,多在樹干上啄食昆蟲。
第一,大金背啄木鳥
大金背啄木鳥在新加坡已經被宣布滅絕。在我國名列三有動物名錄。分布于我國西南、東南地區及香港、臺灣等地。體型較大,因背部為金黃色或橙黃色而得名。四趾有力,叫聲如蟬鳴,頭頂有朱紅色冠毛。主要棲息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森林邊緣地帶,以林木中昆蟲為食。
本期就到這里!
關注小秀才,下期更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