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阜南拍攝到
東方白鸛筑巢育雛
實在太意外了。”
7月1日
阜南攝影愛好者閆保彬
指著輸電鐵塔頂端的
東方白鸛巢說
閆保彬/攝
前不久,他與父親閆懷忠發現,被譽為“鳥中國寶”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阜南筑巢,并成功繁殖兩只幼鳥,這也是首次發現東方白鸛在阜南筑巢育雛。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原本遷徙路過我市的東方白鸛,有發展成“留鳥”的趨勢。
當天,閆懷忠在阜南縣王化鎮王寨社區的農田勞作時,偶遇3只“從未見過的大鳥”在田間漫步,隨即用手機拍下照片傳給“拍鳥達人”閆保彬。閆保彬初步判斷可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后經阜陽師范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副教授李永民辨認,這一猜測得到證實。
安志剛/攝
為進一步觀察,閆保彬在現場持續蹲守,發現其中兩只成年東方白鸛已在一座高約30米的輸電鐵塔頂端筑巢,并成功孵化兩只幼鳥。“目前幼鳥正在成年白鸛的帶領下學習飛翔、覓食。”閆保彬難掩興奮。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等級。它體態優美、羽毛潔白、飛羽漆黑、紅腿修長,長而粗壯的喙堅硬且呈黑色,顯得尤為高雅。
劉玉華/攝
李永民長期從事鳥類觀測調查研究工作,擁有豐富的鳥類研究與生態保護經驗。他介紹,東方白鸛作為大型遷徙鳥類,每年春天會從長江中下游的越冬地,跨越千里回到東北的繁殖地繁衍生息。
“因為生態環境向好,最近幾年,多次發現東方白鸛在阜南蒙洼地區‘歇腳’補充體能。我們也曾到曹集等地跟蹤調查過,但一直沒有發現其有筑巢的跡象,這次東方白鸛在阜南筑巢并成功繁殖后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意味著原本遷徙路過我市的東方白鸛有發展成‘留鳥’的趨勢。”李永民說。
杜平/攝
為保護好這些珍貴的“客人”,近段時間,閆保彬父子當起了“護鳥員”,每天都會觀察東方白鸛的動向,也會向村民宣傳保護鳥類的意義。
“我們社區干部每天不定時進行巡查,嚴厲打擊捕鳥、傷鳥的違法行為,為鳥類提供一個安全的棲息環境。”阜南縣王化鎮王寨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旭說。
李占淮/攝
“據我們監測,這是東方白鸛首次在阜南縣筑巢并繁育后代,這是阜南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見證。”阜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林業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呼吁人們愛鳥護鳥,共同守護好東方白鸛的棲息地。
李明/攝
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對水質和自然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常被視作衡量濕地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指示物種。據李永民團隊監測,阜陽已記錄野生鳥類超220種,東方白鸛、彩鹮、青頭潛鴨、小天鵝等珍稀鳥類頻現,種群數量和種類持續增長。“這些珍稀鳥類用翅膀為阜陽投票,是對我們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最好見證。”李永民說。
來源:阜陽新聞網
微信最新改版
他們說找不到小南姐了
所以……
快為“小南姐”加星標
這樣大家就能第一時間
接收到我們的推送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