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從2024年“史上最熱夏天”緩過神。
2025年7月的熱浪又帶著“王炸”登場。
7月3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國氣象局聯手甩出重磅消息。
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紅色警報正式拉響。
一張 “高溫風險地圖”。
瞬間在朋友圈、社交平臺瘋狂刷屏,看得人心里直發怵。
雖說網傳2025 年三伏天就 30 天,號稱近十年最短。
但溫度卻直線飆升,甚至和去年相比更加“熱辣”。
而從去年的高溫排名中,我們也能窺見一些“規律”。
這些南方城市,直接憑借超長的高溫期,拿下了全國最熱TOP10!
全國熱浪,破紀錄成新常態
要說這波高溫 “卷王”,還得是咱南方城市。
翻開全國最熱城市榜單,好家伙,前十名全被南方牢牢 “霸屏”。
連曾經叱咤風云的“四大火爐”,這次都得重新洗牌!
穩居榜首的重慶,不愧是“火爐界”的老大哥。
直接甩出77天高溫日的“王炸”成績。
去年8月底,30多個區縣集體“放大招”。
氣溫齊刷刷突破40℃大關。
江北、九龍坡更是 “殺瘋了”,直接飆到43.6℃。
這哪是山城,簡直是架在火上的“蒸籠”。
獨特的地形像給整座城扣了個“保溫罩”。
熱空氣根本跑不出去,出門五分鐘,渾身汗如雨下,感覺自己隨時要被“蒸發”。
緊跟其后的浙江金華,以69天高溫天數拿下亞軍。
說起來,金華橫店影視城可是娛樂圈的 “造夢工廠”。
但這將近70天的“桑拿天”,可把劇組演員折騰慘了。
不管是古裝戲的厚戲服,還是現代劇的西裝套裝。
穿上沒幾分鐘就被汗水浸透,不少演員調侃:
“在橫店拍戲,每天都是‘濕身’體驗卡,這汗水流的,都能演一場‘苦情戲’了。”
四川瀘州作為“酒城”,憑借 66 天高溫天數喜提季軍。
活生生把城市變成了“大蒸箱”。
66 天的 “桑拿體驗”,當地人直呼:“這哪是釀酒,分明是‘釀人’!”
排名第四的湖北宜昌,64天高溫天數讓人望而生畏。
想去三峽看壯麗風景的朋友可得悠著點。
頂著這樣的高溫游覽,就算風景再美。
也得擔心自己會不會被“熱暈”在半路。
浙江溫州以 63 天高溫天數位列第五。
在烈日的持續 “炙烤” 下,水汽全變成了蒸騰的熱浪。
走在街上,迎面撲來的不是微風,而是滾滾 “熱蒸汽”。
浙江杭州也沒能 “逃過一劫”。
61 天高溫天數排到第六。
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老話。
在這酷暑里被網友改成了“熱到想上天堂避暑”。
福建福州和江西贛州并列第七,都經歷了58天高溫 “洗禮”。
福州被網友戲稱為“糊州”,這諧音梗玩得,精準吐槽了高溫把人“烤糊”的無奈。
贛州雖然河湖眾多,但面對炎炎烈日,也只能敗下陣來。
四川南充以 57 天高溫天數排到第九。
曾經“四大火爐”的“扛把子” 湖北武漢,這次只能勉強擠進第十。
曾經的輝煌不再,網友調侃:
“武漢這火爐地位,怕是要‘涼涼’了,可這天氣啥時候才能真正涼快啊!”
從數據上看,去年的熱浪席卷南方,北方僥幸逃過一劫。
可今年最新發布的高溫預警中。
山東大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東部全都上榜。
尤其是安徽。
7月3日下午3點,全國高溫榜瞬間被安徽“霸屏”。
廣德、靈璧以39.1℃并列榜首,寧國以39℃緊隨其后。
全國最熱的三個地方全在安徽。
在廣德和石臺,由于濕度大、風力小,體感溫度已飆到驚人的44℃以上。
網友苦中作樂,高溫段子笑中帶淚
面對40℃+的 “地獄模式”。
中國網友的段子手之魂徹底燃起來了。
活生生把高溫天過成了“全民脫口秀現場”!
北京的社畜們頂著烈日通勤,直接開啟“人間真實”模式:
“現在出門就像被牛舔過一樣,渾身黏糊糊的,風一吹還自帶‘拉絲’效果!”
河南的小伙伴更絕,曬出路邊煎蛋的視頻配文:
“我們不是在上班,是在參與‘人體水煮蛋’挑戰賽。
溏心還是全熟,全看今天走多快!”
杭州的寶子們直接把自己送進“空氣炸鍋”。
安徽網友反手甩出手機高溫預警截圖。
配上凡爾賽文案:
“家人們誰懂啊?全國高溫決賽圈都在安徽,這波我直接贏麻了!”
要說玩梗,還得看咱萬能的網友!
“打敗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熱”直接榮登年度金句。
“哪涼快哪待著去” 從嫌棄變關愛。
現在誰對我說這話,我直接感動到流淚。
更有干飯人靈魂吐槽:
“現在的我和烤肉就差一撮孜然,和扇貝之間就差一頭大蒜!”
要說整活,還得是重慶人!
在觀音橋那塊 3788㎡的巨型 LED 屏前,最近上演了一場“賽博降溫”大戲。
屏幕里一臺超級空調瘋狂吹風,冷霧特效直接拉滿!
路過的嬢嬢們舉著手機拍個不停,一邊笑一邊說:
“這空調要是能穿墻就好了,看兩眼都覺得天靈蓋冒涼風!”
有網友笑瘋了:
“重慶人這腦洞絕了!建議全國推廣,以后熱得受不了就去大屏前‘云乘涼’,主打一個望梅止渴!”
好端端的夏天,怎么就突然變成“蒸籠模式”?
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信欣揭開謎底:副熱帶高壓今年玩起了“快閃”!
這個本該在大暑時節才北抬的天氣系統,今年提前加強西伸。
一舉控制黃河以南多地。
其邊緣的偏南風化身“熱氣快遞員”,把熱帶地區的濕熱空氣直送華北。
結果就是——華北人提前體驗了“大暑限定套餐”。
而南方人則發現今年的熱“更濕更悶更窒息”。
國家出手,高溫防御戰全面打響
在這酷熱難耐的高溫天氣下,防暑降溫成了大家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各大商場、超市的空調、風扇等制冷設備銷量急劇攀升。
在電商平臺上,空調的搜索量和銷售量同比去年增長了數倍。
不少熱門款式甚至出現了斷貨的情況。
線下商場里,風扇銷售區域也擠滿了顧客。
大家都在挑選適合自己的降溫 “神器”。
除了購買制冷設備,各種防暑降溫的飲品和食品也備受青睞。
冷飲店前排起了長隊,冰淇淋、冰奶茶、酸梅湯等清涼飲品成了人們的最愛。
超市里,綠豆、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用品也被搶購一空。
一些商家還推出了專門的防暑套餐。
將防暑藥品、冷飲和小風扇等組合在一起銷售,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在飲食方面,大家也紛紛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涼拌菜、綠豆湯、冬瓜湯等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一些餐廳也根據季節特點,調整了菜單,增加了更多清熱降火的菜品。
為了應對高溫天氣,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
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為戶外工作者設立的 “愛心驛站”。
交通部門也加強了對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防暑降溫措施。
公交公司為公交車配備了車載空調,并定期對空調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行。
地鐵車站和車廂內也加大了通風力度,降低溫度。
同時,交通部門還提醒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注意防暑降溫。
如隨身攜帶防暑藥品、避免在高溫時段出行等。
電力部門則全力保障電力供應,應對高溫天氣下的用電高峰。
他們提前對電網設備進行了巡檢和維護,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同時,通過科學調度、錯峰用電等措施,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和安全。
一些地區還發布了節約用電的倡議。
呼吁市民合理使用空調、減少不必要的用電設備開啟等,共同應對用電高峰。
在高溫天氣下,醫院的急診室也迎來了不少因中暑前來就診的患者。
北京某三甲醫院急診科主任在采訪中反復強調。
能當 “室內宅” 就別硬扛高溫。
要是非得出門 “渡劫”,記得把自己武裝成 “防曬戰士”。
遮陽帽、太陽鏡、高倍數防曬霜缺一不可。
物理防曬 + 化學防曬雙管齊下,才能把紫外線 “拒之門外”。
補充水分這點最容易被忽視。
別等渴得嗓子冒煙才想起喝水,隨身攜帶大容量水杯。
每隔 15-20 分鐘抿上幾口。
要是出現頭暈、惡心這些中暑信號,千萬別硬扛。
趕緊躲進便利店或樹蔭下,解開領口透氣。
用濕紙巾擦臉降溫,嚴重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
盡管高溫天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但大家并沒有被炎熱打倒。
而是積極樂觀地應對。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們看到了人們的堅韌和智慧。
也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互助。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順利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
讓我們一起期待秋天的到來,迎接那涼爽的秋風和金黃的落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