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打響如意算盤,美向臺積電、三星施壓,外媒:想要芯片換稀土了!
近日,美國商務部通知臺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芯片制造商,取消其在中國大陸工廠的“全面豁免權”,要求運送來自美國的半導體設備時需單獨申請許可證。這一舉措,看似是針對芯片產業的又一次限制,實則背后隱藏著美國企圖以“芯片換稀土”的如意算盤,然而這一算盤真的能如愿打響嗎?
稀土,被譽為尖端產業的“維生素”,在眾多關鍵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軍工領域,發動機、導彈制導系統、雷達等核心裝備都離不開稀土的支撐;新能源行業中,電動汽車的永磁電機、風力渦輪機同樣對稀土高度依賴;而在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智能手機、芯片制造、光纖通信等領域,稀土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說,無論是高科技、新能源還是航天軍工,稀土都是推動發展的關鍵要素。
從全球稀土格局來看,中國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盡管中國稀土儲量僅占全球的30%,但卻承擔著全球70%的開采量和90%的高純度加工產能。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的稀土,占其稀土進口總額的80%,在磁材領域依賴度更是超過90%。以美國先進武器裝備為例,一臺F - 35戰斗機需要417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亞級潛艇需要4.2噸。一旦中國斷供稀土,美國的F - 35戰斗機、核潛艇等先進裝備的生產將陷入停滯,甚至航母都可能無法正常運作。
面對如此嚴重的稀土依賴,美國并非沒有采取行動。為了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美國可謂煞費苦心。它計劃和盟友共同打造一條稀土產業鏈,立法將稀土列為關鍵材料,國會撥款8億美元支持本土供應鏈,重啟美國最大稀土礦Mountain Pass,麻省理工學院還開發新型釹鐵硼回收工藝,回收率超90%。此外,美國還與澳大利亞、日本組建“礦產安全伙伴關系”(MSP),投資非洲、格陵蘭礦源。然而,機構分析一致認為,美國和其盟友想要建造一條完整的稀土產業鏈,至少需要10年以上時間,這還不包括中國專利技術封鎖帶來的影響。
與此同時,隨著西方國家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打壓限制不斷升級,中國也開始將稀土作為“應對技術封鎖的反制手段”。美國等西方國家一邊享受著中國低價稀土資源帶來的紅利,用于制造芯片、半導體設備等,一邊卻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無理打壓。這種雙重標準的行為,迫使中國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而當反制措施實施后,美國終于感受到了壓力,試圖通過在芯片領域進一步限制,迫使中國放松稀土管制,這便是其“芯片換稀土”策略的核心邏輯。
但美國的這一如意算盤顯然難以實現。從半導體領域來看,中國國產替代性正在大大加強,對自主、安全的追求也愈發堅定。中國在芯片研發、制造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逐步減少對國外技術和產品的依賴。而在稀土領域,美國的依賴程度更為嚴重,且短期內根本看不到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國試圖用芯片領域的限制來換取稀土領域的放松,無疑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美國真的有誠意解決當前的經貿問題,就應該放開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出口管制,將中國高科技企業從實體清單中移除,同時恢復關稅額度。只有通過平等、互利的合作,雙方才能在經貿領域實現真正的共贏。而不是一邊揮舞著制裁大棒,一邊又妄圖通過不合理的交換來獲取自身利益。
在這場“芯片換稀土”的博弈中,美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只有摒棄零和思維,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才能在全球產業鏈中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推動科技進步和人類社會的繁榮。否則,美國不僅無法實現其“芯片換稀土”的如意算盤,還可能在全球經濟格局中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