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這老頭又搞事情了。7月初丟出個狠招:進口俄油的國家,稅率直接飆到500%。
這把刀架到脖子上,中國壓根不鳥他,該干嘛干嘛。印度可就慌了神,外長急匆匆跑美國求情去了。
中國憑啥這么硬氣?印度咋就慫成這樣?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貓膩?
狠招來了
500%!這數字夠狠。
格雷厄姆這次是真的急眼了,直接甩出這個大殺器。這位美國參議員前幾天在國會山揮舞著一份法案,嘴里念念有詞:對那些繼續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和鈾的國家,統統征收500%的懲罰性關稅。
84個參議員聯合署名,法案預計7月7日審議,特朗普一拍板就能生效。格雷厄姆還特意透露,自己當面跟特朗普提過這事兒,老特當場就點頭了,說"是時候動真格的了"。
這招看著兇狠,實際上就是個"精準制導"。明面上說是制裁俄羅斯,暗地里瞄準的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俄油大買家。
格雷厄姆心里門兒清,俄羅斯的石油生意,主要就靠這哥倆撐著。中國每月從俄羅斯進口196萬桶原油,占總進口量的17%。印度更狠,每天210萬桶,占比接近四成。
法案還貼心地設了個"總統豁免條款",說白了就是給特朗普留了個后門。想免就免,想罰就罰,全看心情。格雷厄姆自己都承認,這就是要給特朗普"一個現在還沒有的工具"。刀都架脖子上了,看看中印兩家怎么接招。
兩樣心思
中國淡定。印度慌了神,外長蘇杰生急匆匆跑華盛頓解釋去了。你說堂堂一國外長,跑去跟別人家議員求情,這事兒擱誰身上都覺得掉份兒。
蘇杰生7月2日在華盛頓的表態,聽著就讓人替他著急。"印度已經接觸了格雷厄姆,向他闡述了印度的能源利益。船到橋頭自然直嘛。"這話說得,透著一股子僥幸心理。就好像考試沒復習的學生,指望老師手下留情似的。
印度的算盤其實挺精明。一邊跟美國眉來眼去,談什么貿易協定,一邊偷偷摸摸買俄羅斯的便宜油。俄油比市場價便宜20%,這便宜不占白不占。但現在美國翻臉了,印度就開始打哆嗦了。
反觀中國,那叫一個氣定神閑。中方早就把話撂那兒了: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是基于市場原則和主權平等的選擇,完全合法正當,不容任何外部干預。這話說得斬釘截鐵,沒有一點商量的余地。
中國還有個殺手锏——稀土。美國想卡中國脖子?中國也不是吃素的。稀土這張牌一打出來,美國的高科技產業立馬就得趴窩。全球稀土儲量中國占37%,加工能力更是占了85%。這就好比廚子手里的鹽,你說重要不重要?
同樣的威脅,完全不同的反應。這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底子厚薄
說到底,還是底子不一樣。
中國手里有稀土這張王牌,印度除了那點外貿,啥硬家伙都沒有。這就是差距。
印度跟俄羅斯的關系,說起來還有點意思。蘇聯時期就是"鐵哥們",蘇聯給印度提供軍火,印度給蘇聯當南亞的"代理人"。印度軍隊至今還有一半以上的裝備來自俄羅斯,從T-72坦克到蘇-30戰機,滿眼都是"蘇械"。
這種關系讓印度在買俄油這事兒上特別"理直氣壯"。西方制裁俄羅斯,俄油價格暴跌,印度當然要趁機撿便宜。從俄烏沖突前的每天幾萬桶,暴漲到現在的210萬桶,這增長速度堪比火箭。
但印度有個致命弱點——經濟結構太單一。除了IT外包和一點制造業,印度的經濟增長點幾乎全指望外貿。一旦被美國制裁,出口受阻,整個經濟就得崩盤。這就好比走鋼絲,稍有不慎就得摔下來。
中國就不一樣了。制造業門類齊全,內需市場龐大,即使外貿受點影響,也不至于傷筋動骨。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太重要了,美國想脫鉤都脫不干凈。全球每4件商品就有1件是中國制造,這種依賴關系讓美國投鼠忌器。
印度還有個更尷尬的地方——連談判桌都坐不上。中美之間好歹還能吵吵架、談談判,印度跟美國談什么?農產品進口問題都談了好幾年,到現在還沒個結果。
美國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印度擔心沖擊本土農業,雙方在玉米、大豆問題上僵持不下。明白了各自的家底,再看這出戲就清楚了。
套路深著呢
套路啊。特朗普這老家伙,就喜歡先嚇唬人,再談條件。500%聽著嚇人,真要執行?全球能源市場得亂套,美國自己也受不了。
格雷厄姆親口承認了,這法案就是要給特朗普"一個工具"。什么工具?談判籌碼唄。就像古代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掛在那兒嚇唬人,真要掉下來,誰都不好過。
美國的如意算盤打得精明著呢。500%關稅一威脅,印度立馬就軟了,外長親自跑美國解釋。這不正中美國下懷?你看,不用真動手,光是威脅就能讓對方乖乖就范。
但中國可不吃這一套。中方的態度從一開始就很明確:合法合理的貿易往來,誰也管不著。美國想用關稅大棒敲打中國?先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這種"威脅-交易-再威脅"的套路,特朗普玩了不止一次。對歐洲是這樣,對墨西哥是這樣,對中國還是這樣。但中國早就看透了這套把戲。你威脅,我反制;你加稅,我也加稅;你打稀土牌,我就打稀土牌。
全球化時代,誰也別想獨善其身。美國制裁俄油,全球能源價格飆升,最后還是要美國老百姓買單。美國汽油價格從疫情前的2.5美元漲到現在的3.8美元,這賬怎么算?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一邊制裁俄羅斯,一邊又偷偷摸摸買俄羅斯的鈾。美國核電站20%的燃料來自俄羅斯,這不是打自己臉嗎?格雷厄姆的法案要是真通過了,美國的核電站是不是也得停擺?
說到底,這就是個政治秀。格雷厄姆要表現得"反俄",特朗普要顯示自己"強硬",印度要證明自己"聽話",只有中國在堅持原則。誰是真心為了國家利益,誰是在作秀,一目了然。
結語
這場500%關稅的威脅,與其說是制裁,不如說是一次試探。試探誰有底氣,誰會妥協。
印度選擇了求饒,中國選擇了堅持。一個指望著美國"網開一面",一個告訴美國"免談"。這就是大國與小國心態的差別。
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里,真正的話語權從來不是靠求饒獲得的。有實力,有底氣,敢于說"不",這才是大國應有的樣子。
面對強權威脅,你認為什么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