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到社區中醫館問診理療,晚上在“益家學堂”充電鍛煉,周末參加繪畫班、手工坊等活動親子同樂……今年來,江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了居民們學習新知、運動鍛煉、結交鄰里、樂享生活的好去處。
這些新變化,源自于江僑社區積極探索“公益+低償+市場”模式,以陣地換服務重塑黨群空間、以市場化運營撬動社會資源,吸引教培、醫療等機構加入成為“合伙人”,攜手開課辦班、開展經營服務,不斷提升社區服務力。
“益家學堂”舞蹈課
“益家學堂2.0”全新升級
多家教培機構加入 每周開課辦班
為豐富居民們的日常生活,去年初,江僑社區開辦“益家學堂”,每個月在黨群服務中心開設3-4堂文化藝術課。如何讓學堂辦上更多樣的課程,惠及更多的街坊鄰里?
今年起,江僑社區與江門開放大學、杏玲家服務有限公司、僑通學僑志成長中心等合作,每周舉辦瑜伽、舞蹈、書法、繪畫、家政等低償課程,升級打造“益家學堂2.0”。由社會機構提供專業師資,社區提供陣地保障,一起招攬學員,還約定把20%-40%的學費收入反哺社區開展公益服務活動。至今,已舉辦課程活動近100場,參與居民超2000多人次。
“下周暑期即將開啟,社區將攜手僑通學僑志成長中心面向小學生舉辦兩期的夏令營,覆蓋整個假期,有國學書法、手工創作、科學實驗、象棋教學、趣味烹飪等課程?!鄙鐓^黨支部書記文佩珊介紹,家長孩子們可選全天營或半天營,多人團一天最低只需78元。
周末少兒繪畫班
除了攜手社會機構開課辦班,江僑社區還著力把“益家學堂2.0”打造成鄰里互動交流的平臺。一方面,發掘社區“銀發力量”,邀請3名熱心公益的退休教師重返講臺、來學堂授課;另一方面,鼓勵8名在書法、繪畫、舞蹈等領域有興趣專長的長者居民擔任學堂老師。
“社區開辦學堂,讓大家找回了興趣愛好。”67歲的社區居民董阿姨,如今既是“益家學堂”學員,也是這里的舞蹈老師。近一年來,像她一樣的長者志愿講師已在學堂累計授課60多個課時。
“益家學堂”書法課
社區中醫館開業半年
服務居民上千人 營收近兩萬元
近段時間,年逾七旬的居民袁阿姨常常來到江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驗免費的中醫理療服務。“要瞧準有優惠活動的時機,這里既有公益服務、也有低償服務。”袁阿姨笑著說,在家門口很方便、問診理療也實惠。
去年底,江僑社區與天輔安中醫館合作,在黨群服務中心開分館,選派中醫師、理療師駐點接診,提供推拿、拔罐、針灸、艾灸等康養服務。雙方還約定,中醫館在市場化經營的同時,要與社區攜手開展中醫講座、義診市集等一系列的公益性服務活動,部分理療項目要給予居民優惠價。社區中醫館運營半年多來,已開展公益服務120多場次,實現營業收入近兩萬元。
社區中醫館接診室
社區服務、課程活動越來越多,如何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的空間效能?江僑社區還打破“一格一室”傳統布局,探索對陣地實施“拼圖式”微改造。
把辦公室改造成“托育小天地”,讓學生桌椅、趣味圖書角取代辦公桌柜;通過配備可移動設備、進行彈性隔斷等,讓每個功能室都能夠根據課程活動的不同靈活切換,實現“一個空間N種可能”:上午是黨員群眾議事協商的會議室,下午是長者居民切磋棋藝書畫的活動地,晚上變成青年們下班充電休閑的小課堂,周末則是親子家庭互動游戲的好去處……
“優化陣地空間,引入社會力量,讓企業獲利、社區得益、居民受惠三方共贏,社區服務力得到了迭代提升,從‘輸血扶持’向‘多元參與’逐步轉型?!蔽呐迳罕硎荆酉聛?,社區將繼續擴大市場資源和社會力量參與面,一起做好服務和治理。
晚上瑜伽課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環市街黨建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