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他談報酬,他和你講奉獻;你和他說交易,他和你聊感情。
你以為在做慈善,其實對方早把你當成了韭菜。這個社會就是這么流氓,不容反駁。因為你以為的以為,總是出乎你的意料。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某地有部分學校強制學生注冊紅十字會會員。據曝光在網上的班主任在家長微信群的通知顯示,要求學生注冊紅十字會會員是響應市教育局要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本是教育應有之義,無可厚非。無論是組織學生幫助環衛工人清掃街道,還是探訪生活困頓的孤寡老人,這些腳踏實地的社會實踐活動,都能讓學生在行動中理解責任與奉獻的真諦。
但強制要求學生注冊紅會會員這一要求,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且不說以強制學生注冊紅十字會會員,來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方式是否正確,有待商榷。單憑這種違背群眾自愿原則的“善意初衷”,就會因強制手段,激起家長反感。
不僅與慈善事業的自愿本質背道而馳,更與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中“入會由本人自愿申請”的明確規定相沖突。引發公眾對紅十字會公信力與學校教育邊界的雙重質疑。
當然,我不會惡意揣測當地這種用行政手段干預學生自愿的行為背后是否有啥貓膩。我想說的是,強制學生入會的方法方式是否合適?
眾所周知的原因,近年來,紅十字會的名聲實在是有點那個。
從最早轟動一時的郭美美事件,到時不時被曝光的紅會員工高收入爭議,再到每次災難發生后不盡如人意的救援賑災,這些負面事件一次次沖擊著公眾對這個慈善組織的信任底線。
如今,當強制入會的要求又降臨在尚未具備獨立經濟能力的學生身上,更引發大眾擔憂。
強制學生入了會之后,后續是不是還要向學生收取會費?讓沒有收入的學生為“社會責任”買單,以繳納會費等形式增加家長的負擔?
這種變味的“公益”,究竟是在培養愛心,還是淪為紅會擴充會員、增加收入的工具?
助人為樂,扶危濟貧從來都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每當災難來臨,我們民眾從來都不缺少愛心。但問題是,所有奉獻愛心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善款能真正幫助到需要的人,而非成為個別不良現象的“養分”。
我們不想用用自己的善款,供養一堆蛀蟲。
慈善事業的根基,在于公眾對善意的純粹信仰。我認為,紅十字會若想重拾公眾信任,唯有以透明化的管理、規范化的運營和切實有效的公益行動,重建與社會的信任橋梁。
學生不是被收割的“韭菜”,家長也不應成為被動埋單的“冤大頭”。
慈善與教育,本應是滋養心靈的陽光雨露。而某地這些學校強制學生入會的行為,卻在不經意間,讓這份美好蒙上了陰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