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啟動廣播劇思政課以來,目前全區共開展32場廣播劇思政課,相關活動報道多次登上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公眾號。同步在“蓬江發布”微信公眾號開設“廣播劇欄目”,百部精品廣播劇將分批上線。
江門市蓬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百部精品廣播劇思政課講師團,通過創新思政課形式,提升思政課質量和效果,讓思政教育更加入腦入心。精選《大國工匠》《禾下乘涼夢》《遇見良渚》《山海漁歌》《紅旗飄揚》《守望黃河口》等二十多部經典廣播劇作品,通過“一校一劇”特色,通過班隊課、紅領巾廣播站等傳播形式將傳統文化、思政理念與情感教育融入校園生活。
日前,蓬江區中小學影視思政趙善明、劉廣桃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員齊聚江門市蓬江區東風小學錄播室,共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凝聚思政力量——探索廣播劇與影視思政融合路徑”主題研修培訓活動,探索廣播劇與影視思政教育創新融合之路。
活動伊始,工作室成員周玉梨老師開展了一節別開生面的廣播劇與影視思政課堂——《博物館奇幻之旅》。課程以《子彈布帛書》歸國的熱點新聞切入,瞬間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教學過程中,周老師精心構建“聽·文物低語”“演·歷史劇場”“講·文明脈絡”“護·傳承使命”四大活動模塊,各環節層層遞進、緊密銜接,將文物保護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帶領學生沉浸式感受中華文明的厚重底蘊。
課后,周玉梨老師分享教學設計并進行反思,隨后名師工作室成員代表進行評課。李艷翹老師高度評價《博物館奇幻之旅》,指出課程設計精巧,通過“聽、演、講、做”等情境化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強化文化自信。黎麗娜老師認為課程設計新穎,將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教學,借文物案例與現代元素,實現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蓬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黃櫻枝副主任則立足專業視角,針對思政課堂創新與廣播劇教學應用,提出指導建議。她強調以廣播劇內容為教學切入點,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元素,精準錨定影視主題細節,為廣播劇賦能思政課堂的實踐路徑指明優化方向。
工作室主持人劉廣桃帶來《以影育人:影視思政教育實施路徑的探索與實踐》專題講座。講座從剖析影視思政的時代價值切入,深入闡釋其政策依據與現實意義,以理論為基石,為教育實踐筑牢根基。劉廣桃老師系統解讀影視思政核心理念,通過繪制清晰的實施路徑圖譜,指出深化拓展方向。她結合傳統文化傳承案例,以皮影戲創作《南樓七烈士》為典型,生動展現影視思政與非遺藝術的融合創新,凸顯文化自信培育路徑;同時聚焦課程教學場景,闡述如何將影視資源、廣播劇有機融入課堂,實現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同頻共振,為在場教師分享了影視思政教育可復制的路徑。
隨后,舉行思政廣播劇思政課講師團聘書頒發儀式。兩個工作室學員接過聘書,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傳承紅色基因、創新思政教育的使命。未來,他們將帶著活動中的滿滿收獲,在思政教育一線深耕,讓廣播劇與影視思政融合之花結出更多育人碩果。
蓬江區心育思政梁永成名師工作室結合廣播劇思政課,開展2025年江門市科普講師團百場巡講活動。師生們在江門市實驗小學報告廳,共同聆聽工作室成員林健生老師主講的《戈壁深處的隱秘星辰 ——“兩彈一星” 元勛郭永懷的故事》。林老師創新科普講座形式,引入廣播劇《永懷不忘》,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的赤子之心與報國之志,帶領師生們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讓科學精神與家國情懷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講座中,一段關于算盤的科普視頻令同學們驚嘆不已。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郭永懷與團隊僅憑算盤完成海量數據運算,打裂的算珠與堆積如山的草稿紙,無聲見證著科學家們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的堅定信仰。
活動尾聲,廣播劇《永懷不忘》的悲壯片段,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林老師深情說道:“那公文包里的公式,是郭爺爺寫給祖國最深情的告白。” 學生們深受觸動,感慨道:“原來‘兩彈一星’的輝煌背后,不僅是科學家的智慧光芒,更是他們永不言棄的精神力量!”
廣播劇思政課,是蓬江學子思政教育創新的生動實踐,更是新時代凝聚育人力量的有力探索,期待未來有更多精彩的廣播劇課堂綻放。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蓬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蓬江區教育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