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貴火了7天,眼睛里的光沒了——李子柒三年前的話,真扎心。
刷到她最新視頻時,我差點沒認出來。從前蹲在豆腐攤前笑出小虎牙的姑娘,現在鏡頭里總抿著嘴,整理貨架的手都有點發緊。評論區有人說:“這哪還是賣豆腐的福貴?像被按在聚光燈下的困獸。”
她火得離譜。最近半個月,每條賣豆腐、陪老人嘮嗑的視頻點贊都超200萬。可流量來得有多猛,麻煩就跟得有多緊。前幾天有個男的拎著禮盒殺到村里,說“來學拍視頻”,轉身就拖了個行李箱在鄰村住下。更絕的是他開直播時念叨:“福貴爺爺80多了,肯定盼著看她成家。”
這哪是粉絲?分明是算盤珠子。
我盯著屏幕直犯堵。福貴不過想拍點村里煙火氣,轉頭就成了“待價而沽的IP”。現在她賣貨時得盯著彈幕——“這豆腐是不是劇本?”“跟老人互動是不是博同情?”從前只愁豆腐賣不完,現在愁說錯一句話。
突然想起李子柒。三年前她消失時,評論區還在惋惜“再也看不到做醬油的180天”。后來才知道,她為了守住賬號打了整整一年官司。當時她在社交平臺發過一句話:“紅了之后,什么都會變味。”
變味的哪是內容?是圍上來的人。李子柒火了,資本要搶“李子柒”三個字;福貴火了,有人要搶“李福貴”這個人。前者想把IP變成搖錢樹,后者想把姑娘變成“鄉村愛情女主”。
記得李子柒剛復出時,評論區有人問:“還會像以前那樣慢嗎?”她回:“慢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現在看福貴,突然懂了這句話的分量。她鏡頭里最打動人的,從來不是“農村賣貨”的標簽,是蹲在門檻上給爺爺剝花生時的笑,是幫鄰居奶奶挑菜時的認真。這些東西,容不得算計。
昨天刷到福貴一條沒配文案的視頻:她蹲在豆腐攤前,陽光透過竹簾灑在臉上,手指無意識地搓著圍裙角。彈幕突然安靜了,有人發:“求別再打擾她了,我們就想看她好好賣豆腐。”
流量這東西,能讓千萬人看見你,但也會把你變成“商品”。李子柒用三年守住了初心,福貴現在正站在那個十字路口。她的視頻更新越來越慢,或許是在等——等那些舉著“合作”“喜歡”牌子的人散了,等自己能重新蹲在豆腐攤前,只操心今天的豆子泡得夠不夠軟。
你說,普通人遇到“潑天富貴”,該怎么守住眼里的光?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