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ience》報道,科學出版巨頭Taylor & Francis于2025年7月2日做出一項罕見決定:暫停旗下期刊《Bioengineered》接收所有新投稿件!這相當于給一本主流學術期刊按下了“暫停鍵”,原因觸目驚心——編輯部需要對多達約1000篇論文展開緊急審查,這些論文被懷疑存在數據操縱或干脆出自臭名昭著的“論文工廠”之手。
大量論文造假,問題積重難返
這場危機的導火索在今年3月點燃。由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生物醫學偵探Reńe Aquarius領導的研究誠信團隊發布預印本報告,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該期刊的深層隱患。他們抽樣審查了該刊2010年至2023年間發表的近900篇論文,結果令人震驚:整整四分之一的論文顯示出圖像重復或人為篡改的清晰痕跡。然而,截至當時,僅有可憐的35篇被撤稿。
更值得警惕的信號是,《Bioengineered》在2021年的發文量如火箭般躥升了10倍,飆升至1000多篇——這正是論文工廠活動大規模爆發的典型警報。出版商曾在2023年承認該刊在2021年和2022年遭遇了“編輯誠信損害”,并聲稱已“克服了論文工廠的影響”,但Aquarius團隊的發現和此次大規模的暫停投稿行動表明,問題遠比想象中嚴重且頑固。
從JCAR指數(期刊綜合學術誠信風險指數,也稱“被踢指數”,年度動態計算,大于5%為中風險,大于10%為高風險)看,該期刊在20203年的指數就已經達到13.88%,高風險;2024年指數達到196.25%,2025年更是飆升到742.31%,學術誠信風險為高風險。可見該期刊的學術誠信問題早在2023年就已經開始出問題,并迅速惡化。
來源:https://www.jcarindex.com/
遲來的危機應對
面對洶涌的質疑聲浪,Taylor & Francis終于宣布將這1000篇可疑論文正式標記為“接受調查”。出版商坦言,他們早前就注意到一個危險信號:要求更改論文作者的請求異常激增——這正是付費掛名行為的典型征兆。為此,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補救,包括更換期刊編輯領導層和編委會成員。
但正如上面JCAR指數反應的那樣,該刊2023年就已經出現問題,出版社早干嘛去了?最終,連鎖反應產生:今年4月,科睿唯安(Clarivate)分析公司宣布將《Bioengineered》踢出其權威的Web of Science文獻計量數據庫,理由正是對期刊質量的深切擔憂。
這一除名行動,無疑給期刊和出版社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
暫停投稿易,信任重建難
對于此次暫停投稿的行動,Aquarius教授給予了積極評價,稱之為“科學記錄取得的一場重大勝利”。但他也犀利地指出,出版超過2700種期刊、年收入高達數億英鎊的泰勒&弗朗西斯,“既有資源也有責任進行系統調查”。出版商表示,暫停期也將用于“重新思考期刊的未來定位”。但信任的重建談何容易?麥吉爾大學生物力學教授Allen Ehrlicher的疑問直指核心:“我很難理解為何作者在此之后還會選擇在《Bioengineered》上發表文章。”
《Bioengineered》的這場風暴,不僅是一次內部清理,更是對學術出版體系應對系統性造假能力的一次嚴峻拷問。踩下剎車容易,但如何確保這輛“期刊列車”未來能在學術誠信的軌道上安全行駛,才是真正的挑戰。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journal-plagued-problematic-papers-likely-paper-mills-pauses-submissions
來源:弗雷賽斯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