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軍事觀察家的目光習慣性聚焦于南亞次大陸,猜測中國隱形戰機的首個海外用戶是否會是“巴鐵”時,殲-35AE(出口型)的首份訂單已悄然落定。出乎意料的是,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并非來自伊斯蘭堡,而是指向了更西邊的某片熾熱沙漠。
沙漠烽火中的隱形契機:F-35陰影下的中東抉擇
近年來,中東的天空從未真正平靜。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緊張對峙多次瀕臨戰爭邊緣,每一次擦槍走火都讓地區國家脊背發涼。而美國在先進戰機出口上的嚴苛限制,猶如一堵高墻,將阿聯酋等渴望第五代戰機的國家擋在了門外。當阿聯酋的F-35采購計劃因美方重重設限而幾乎擱淺,一種強烈的戰略焦慮開始蔓延。
與此同時,埃及——這個地區傳統軍事強國——同樣面臨著迫切的空軍現代化需求。其龐大的機隊中仍有大量老舊戰機急需替換。然而,囊中羞澀的現實令開羅難以獨自負擔這筆巨額開銷。
正是在此背景下,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金元”展現出戰略價值。利雅得有著強烈的動機資助埃及構建一支更具威懾力的空中力量,以此打造更穩固的地區安全框架,間接維護自身利益。殲-35AE憑借其卓越的隱形能力、先進的航電系統及與中東現有部分中式裝備體系的潛在兼容性,成為填補美國F-35留下空白的理想選擇。
南亞棋局:巴鐵的“隱形”等待與戰略忍耐
殲-35AE首單花落中東,并不意味著巴基斯坦失去了興趣。2019年那場驚心動魄的印巴空戰,已為中式裝備體系寫下最佳注腳。從ZDK-03預警機的空中指揮調度,到地面紅旗系列雷達的精準探測引導,再到殲-10C(巴方稱JF-17 Block III亦有出色表現)在纏斗中的亮眼發揮,共同編織的那張“中式殺傷鏈”大網,至今仍是巴基斯坦空軍的核心戰力支柱。巴方對下一代空中力量的需求極其迫切。
印度持續強化的空中威脅,尤其是其推進國產AMCA項目、積極評估引進俄制蘇-57的可能性,更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盡管巴基斯坦也曾對土耳其的“可汗”(KAAN)項目寄予厚望,但該項目進展緩慢且充滿不確定性,無法解巴方的燃眉之急。殲-35AE,以其成熟的平臺和快速交付的潛力,無疑是巴基斯坦獲取第五代戰機的現實最優解。
然而,巴鐵此次未拔頭籌,背后是復雜而清醒的戰略考量。引入殲-35AE不僅是購買戰機,更意味著整個作戰體系的重構升級,需要巨額投入。巴方正進行精密的戰略計算,權衡著緊迫威脅與長期財政負擔、裝備引進與自主國防工業發展等多重因素。這并非猶豫,而是尋求最契合國家長遠利益的“時機點”。
破繭成蝶:殲-35AE出口的深層沖擊波
殲-35AE成功外銷,其意義遠超一紙軍貿合同。它標志著中國高端航空裝備已成功突破傳統“高性價比”的單一標簽,昂首挺進全球頂級防務市場。那些曾被美國F-35壟斷拒之門外的國家,如今擁有了一個性能強悍、且不受政治條件過度捆綁的可靠替代方案。這無疑是對全球高端軍備市場格局的一次有力重塑。
殲-35AE飛向中東,如同在地區安全棋盤上投下一顆關鍵棋子。它將顯著增強用戶國的空中攻防能力,迫使周邊對手重新評估其空中戰略與防御體系。這種力量平衡的微妙變化,將深刻影響從波斯灣到北非的廣闊地緣政治格局。
殲-35AE的訂單流向,揭示了國際軍火市場復雜而深刻的變遷。當美國以政治條件筑起壁壘,中國以實力和相對靈活性撬開了高端戰機市場的大門。
中東國家選擇殲-35AE,是對中國軍工體系投下的信任票,更是對自身戰略自主權的重申。而巴基斯坦的暫時“缺席”,則體現了在殘酷地緣博弈中的隱忍與精準算計。隱形戰機的交易背后,是國家意志、戰略需求與國際格局的激烈碰撞。
殲-35AE的尾焰首次在海外機場亮起之時,一個高端武器貿易被壟斷的時代已然落幕。未來的天空,注定更加多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