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里撞見內審的張經理時,我剛整完晉升材料。他笑瞇瞇地來一句"聽說這次準備得很扎實啊",我瞬間后背發涼——兩個月后他就坐評審席了,這意味深長的表情簡直在明示:你的材料我遲早要好好"翻翻"。
盯著那句"年度編制優化率提升38%",我猶豫了。數字沒錯,但剛被否決過裁員計劃,現在把辭退包裝成"組織優化"的功勞,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某些華麗數據就像便宜水晶,亮是亮,但經不起敲打。
模板里那個"人才盤點覆蓋率96%"的位置特別醒目。可集團那個破系統運行三年了,數據根本不是人力部維護的,這數字誰能證明?有時候,表格里填的未必是你的功勞,卻可能成為你職業生涯的定時炸彈。
約談完成率100%的表格還躺在桌面上。雖然確實每季度都和員工談了,但上次開會時生產總監直接爆料"現在都是員工自己填表",當時所有人都看向我。這種數據根本扛不住突擊檢查啊!
老鄭去年那個"核心崗位內推率62%"鬧了個大烏龍。評審組長假裝隨意地問:"這個月跑路的三個技術大拿,是不是你內推的?"原來有些數字太高,反而會變成背鍋證據。
午休時看見離職面談歸檔率高達97%,紅得扎眼。突然想到上周被紀檢查走的檔案里,正好有兩份"員工拒簽"的記錄還沒刪。這才明白,太完美的指標像沒有安全門的高樓,出事就玩完。
"培訓覆蓋率數據要不要重新算一下?"實習生這句話讓我冒冷汗。年初為沖指標臨時上線的課程,實際看超過5分鐘的員工連一半都不到。系統日志一查,所有造假立馬原形畢露。
保存前,我刪掉了那張花哨的餅圖。"人才梯隊完成率124%"看著挺美,但當這數字出現在去年審計報告的風險提示里,再漂亮的圖表都成了自證其罪的證據。有些成績,留白反而最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